白花酢浆草与山酢浆草

标签:
白花酢浆草山酢浆草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杂谈 |
分类: 植物辨别 |
白花酢浆草(Oxalis acetosella),酢浆草科酢浆草属多年生草本。高8~10厘米。根纤细;根茎横生,节间具1~2毫米长的褐色或白色小鳞片和细弱的不定根。茎短缩不明显,基部围以残存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状叶柄基。叶基生;托叶阔卵形,被柔毛或无毛,与叶柄茎部合生;叶柄长3~15厘米,近基部具关节;小叶3,倒心形,长5~20毫米,宽8~30毫米,先端凹陷,两侧角钝圆,基部楔形,两面被毛或背面无毛,有时两面均无毛。总花梗基生,单花,与叶柄近等长或更长;花梗长2~3厘米,被柔毛;苞片2,对生,卵形,长约3毫米,被柔毛;萼片5,卵状披针形,长3~5毫米,宽1~2毫米,先端具短尖,宿存;花瓣5,白色或稀粉红色,倒心形,长为萼片的1~2倍,先端凹陷,基部狭楔形,具白色或带紫红色脉纹;雄蕊10,长、短互间,花丝纤细,基部合生;子房5室,花柱5,细长,柱头头状。蒴果卵球形,长3~4毫米。种子卵形,褐色或红棕色,具纵肋。花期7~8月,果期8~9月。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生于海拔800~3400米的针阔混交林和灌丛中。北美、日本、朝鲜、俄罗斯至中欧皆有分布。全草入药。
山酢浆草(Oxalis
acetosella L. subsp. Griffithii
或Oxalis Griffithii
),植物志认为山酢浆草是白花酢浆草的变种或亚种。本亚种与原亚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小叶倒三角形或宽倒三角形;蒴果椭圆形或近球形。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陕西和甘肃。生于海拔800~3000米的密林、灌丛和沟谷等阴湿处。尼泊尔、印度有分布。全草入药,能利尿解热。
井窥斋按:山酢浆草与山酢浆草的区别在于小叶的形状和蒴果的形状不同,因为见到它们的果实,在此无法图示说明。山酢浆草的最大特色是小叶片的形状呈三角形,且小叶侧脉较平直而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