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绞股蓝与乌蔹莓

(2016-05-27 07:00:00)
标签:

葫芦科

绞股蓝

葡萄科

乌蔹莓

杂谈

分类: 植物辨别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叶膜质或纸质,鸟足状,具3~9小叶,通常5~7小叶,叶柄长3~7厘米,被短柔毛或无毛;小叶片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中央小叶长3~12厘米,宽1.5~4厘米,侧生小叶较小,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波状齿或圆齿状牙齿,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均疏被短硬毛,侧脉6~8对,上面平坦,背面凸起,细脉网状;小叶柄略叉开,长1~5毫米。卷须纤细,2歧,稀单一,无毛或基部被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圆锥花序,花序轴纤细,多分枝,长10~15 (~30) 厘米,分枝广展,长3~4 (~15) 厘米,有时基部具小叶,被短柔毛;花梗丝状,长1~4毫米,基部具钻状小苞片;花萼筒极短,5裂,裂片三角形,长约0.7毫米,先端急尖;花冠淡绿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2.5~3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长渐尖,具1脉边缘具缘毛状小齿雄蕊5,花丝短,联合成柱,花药着生于柱之顶端雌花圆锥花序远较雄花之短小,花萼及花冠似雄花;子房球形,2~3室,花柱3枚,短而叉开,柱头2裂;具短小的退化雄蕊5枚。果实肉质不裂,球形,径5~6毫米,成熟后黑色,光滑无毛,内含倒垂种子2粒。种子卵状心形,径约4毫米,灰褐色或深褐色,顶端钝,基部心形,压扁,两面具乳突状凸起。花期3~11月,果期4~12月。产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各省区。生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谷密林中、山坡疏林、灌丛中或路旁草丛中。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新几内亚、北达朝鲜和日本。

 

该种是绞股蓝属植物中分布最广,变化最大的一个种,尤其是小叶数目、毛被的疏密以及果实等方面变化很大。有3小叶、5-7小叶和9小叶的类型,有叶疏被短毛和小叶厚而无毛的类型,有果实光滑无毛和果实密被短柔毛的类型。尽管有各种类型,但其小叶片均为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疏被柔毛或变无毛,花萼裂片三角形,花冠裂片披针形,上表面被短毛,具缘毛状小齿等,除果实密被短柔毛的类型外,均作本种处理,这些特征也不同于该亚属的其他种,故作者仍同意单叶绞股蓝和光叶绞股蓝成立。不同意将小籽绞股蓝和聚果绞股蓝并入本种内,因该二种果为蒴果,成熟后沿腹缝线3裂。

 

本种入药,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绞股蓝与乌蔹莓

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葡萄科乌蔹莓属草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微被疏柔毛。卷须2~3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鸟足状5小叶,中央小叶长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2.5~4.5厘米,宽1.5~4.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侧生小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7厘米,宽0.5~3.5厘米,顶端急尖或圆形,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每侧有6~15个锯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微被毛;侧脉5~9对,网脉不明显;叶柄长1.5~10厘米,中央小叶柄长0.5~2.5厘米,侧生小叶无柄或有短柄,侧生小叶总柄长0.5~1.5厘米,无毛或微被毛;托叶早落。花序腋生,复二歧聚伞花序;花序梗长1~13厘米,无毛或微被毛;花梗长1~2毫米,几无毛;花蕾卵圆形,高1~2毫米,顶端圆形;萼碟形,边缘全缘或波状浅裂,外面被乳突状毛或几无毛;花瓣4,三角状卵圆形,高1~1.5毫米,外面被乳突状毛;雄蕊4,花药卵圆形,长宽近相等;花盘发达,4浅裂;子房下部与花盘合生,花柱短,柱头微扩大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有种子2-4颗;种子三角状倒卵形,顶端微凹,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近中部呈带状椭圆形,上部种脊突出,表面有突出肋纹,腹部中棱脊突出,两侧洼穴呈半月形,从近基部向上达种子近顶端。花期3~8月,果期8~11月。产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生山谷林中或山坡灌丛,海拔300-2500米。日本,菲律宾、越南、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也有分布。全草入药,有凉血解毒、利尿消肿之功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广布野豌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