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麸杨与盐肤木

标签:
漆树科盐肤木属青麸杨盐肤木五倍子树 |
分类: 认识植物 |
上图所示:青麸杨的花序。雄花花丝长,花药紫红色;雌花花丝极短,看不到花丝花药。
上图所示:青麸杨的花序。雄花花丝长,花药紫红色;雌花花丝极短,看不到花丝花药。
上图所示:青麸杨的花序。雌花花丝极短,花柱3,基部合生。
青麸杨(Rhus potaninii ),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乔木。高5~8米; 树皮灰褐色,小枝无毛。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3~5对,叶轴无翅,被微柔毛;小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多少偏斜,近回形,全缘,两面沿中脉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小叶具短柄。圆锥花序长10~20厘米,被微柔毛;苞片钻形,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花白色,径2.5~3毫米;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花萼外面被微柔毛,裂片卵形,长约1毫米,边缘具细睫毛;花瓣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2毫米,宽约1毫米,两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细睫毛,开花时先端外卷;花丝线形,长约2毫米,在雌花中较短,花药卵形;花盘厚,无毛;子房球形,径约0.7毫米,密被白色绒毛。核果近球形,略压扁,径3~4毫米,密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产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生于海拔900~2500米的山坡疏林或灌木中。
井窥斋按:认识青麸杨是从四季馨香的博客中学到的。最初见到青麸杨,我认为它是一种漆树,但与漆树、野漆树的资料相对比,又总感觉对不上号。所拍青麸杨是本地某公园中的植物,而《山东植物志》没有收录青麸杨的资料,因此,暂时认为它就是一种野漆树。查《中国植物志》可知:盐肤木属中还有一种叫红麸杨的植物,红麸杨是旁遮普麸杨的变种,旁遮普麸杨和红麸杨的显著特征即:其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3~6对,叶轴上部具极稀不明显的狭翅,叶背常变成红色。
四季馨香所拍青麸杨链接如下:http://blog.sina.com.cn/s/blog_b2b50fe90101u4br.html
上图所示:盐肤木的雌花序,雄蕊极短,看不到花丝及花药。
上图所示:盐肤木的雄花序,雄蕊较长,花药黄色,花瓣外卷。
盐肤木(Rhus
chinensis
),也叫五倍子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3~6对,叶轴具宽的叶状翅,小叶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叶轴和叶柄密被锈色柔毛;小叶多形,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厘米,宽3~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顶生小叶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或圆齿,叶面暗绿色,叶背粉绿色,被白粉,叶面沿中脉疏被柔毛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脉上较密,侧脉和细脉在叶面凹陷,在叶背突起;小叶无柄。圆锥花序宽大,多分枝,雄花序长30~40厘米,雌花序较短,密被锈色柔毛;苞片披针形,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极小,花白色,花梗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雄花:花萼外面被微柔毛,裂片长卵形,长约1毫米,边缘具细睫毛;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毫米,开花时外卷;雄蕊伸出,花丝线形,长约2毫米,无毛,花药卵形,长约0.7毫米;子房不育;雌花:花萼裂片较短,长约0.6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细睫毛;花瓣椭圆状卵形,长约1.6毫米,边缘具细睫毛,里面下部被柔毛;雄蕊极短;花盘无毛;子房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
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略压扁,径4~5毫米,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果核径3~4毫米。花期8~9月,果期10月。我国除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外,其余省区均有,生于海拔170~2700米的向阳山坡、沟谷、溪边的疏林或灌丛中。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朝鲜。本种为五倍子蚜虫寄主植物,在幼枝和叶上形成虫瘿,即五倍子,可供鞣革、医药、塑料和墨水等工业上用。幼枝和叶可作土农药。果泡水代醋用,生食酸咸止渴。种子可榨油。根、叶、花及果均可供药用。
井窥斋按:在本地,最常见的漆树科盐肤木属的植物即火炬树,火炬树的花与青麸杨、盐肤木的花有某些相似之处,火炬树也叫鹿角漆,也叫鹿角盐肤木,“漆”字凸显其科名,“盐肤木”则凸显其属名。火炬树的花单性,雌雄异株。盐肤木的花单性,雌雄同株异序。青麸杨的花单性,雌雄同株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