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芋与芋

(2015-07-09 18:06:44)
标签:

天南星科海芋属

海芋

滴水观音

南星科芋属

分类: 植物辨别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又名滴水芋、滴水观音,天南星科海芋属大型常绿草本。具匍匐根茎,有直立的地上茎,随植株的年龄和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不同,茎高有不到10厘米的,也有高达3~5米的,粗10~30厘米,基部长出不定芽条。叶多数,叶柄绿色或污紫色,螺状排列,粗厚,长可达1.5米,基部连鞘宽5~10厘米,展开;叶片亚革质,草绿色,箭状卵形,边缘波状,长50~90厘米,宽40~90厘米有的长宽都在一米以上,后裂片联合1/5~1/10,幼株叶片联合较多;前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长胜于宽,I级侧脉9~12对,下部的粗如手指,向上渐狭;后裂片多少圆形,弯缺锐尖,有时几达叶柄,后基脉互交成直角或不及90度的锐角。叶柄和中肋变黑色、褐色或白色。花序柄2~3枚丛生,圆柱形,长12~60厘米,通常绿色,有时污紫色。佛焰苞管部绿色,长3~5厘米,粗3~4厘米,卵形或短椭圆形;檐部蕾时绿色,花时黄绿色、绿白色,凋萎时变黄色、白色,舟状,长圆形,略下弯,先端喙状,长10~30厘米,周围4~8厘米。肉穗花序芳香雌花序白色,长2~4厘米,不育雄花序绿白色,长5-6厘米,能育雄花序淡黄色,长3~7厘米;附属器淡绿色至乳黄色,圆锥状,长3~5.5厘米,粗1~2厘米,圆锥状,嵌以不规则的槽纹。浆果红色,卵状,长8~10毫米,粗5~8毫米,种子1~2。花期四季,但在密阴的林下常不开花。产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拔1700米以下,常成片生长于热带雨林林缘或河谷野芭蕉林下。国外自孟加拉、印度东北部至马来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都有。也有栽培的。根茎供药用,对腹痛、霍乱、疝气等有良效。又可治肺结核、风湿关节炎、气管炎、流感、伤寒、风湿心藏病;外用治疗疮肿毒、蛇虫咬伤、烫火伤。调煤油外用治神经性皮炎。兽医用以治牛伤风、猪丹毒。本品有毒,须久煎并换水2-3次后方能服用。鲜草汁液皮肤接触后搔痒,误入眼内可以引起失明;茎、叶误食后喉舌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烧痛、恶心、腹泻、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民间用醋加生姜汁少许共煮,内服或含嗽以解毒。根茎富含淀粉,可作工业上代用品,但不能食用。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海芋与芋

芋(Colocasia esculenta ),又名芋头、水芋,湿生草本。块茎通常卵形,常生多数小球茎,均富含淀粉。叶2~3枚或更多。叶柄长于叶片,长20~90厘米,绿色,叶片卵状,长20~50厘米,先端短尖或短渐尖,侧脉4对,斜伸达叶缘,后裂片浑圆,合生长度达1/2~1/3,弯缺较钝,深3~5厘米,基脉相交成30度角,外侧脉2~3,内侧1~2条,不显。花序柄常单生,短于叶柄。佛焰苞长短不一,一般为20厘米左右:管部绿色,长约4厘米,粗2.2厘米,长卵形;檐部披针形或椭圆形,长约17厘米,展开成舟状,边缘内卷,淡黄色至绿白色。肉穗花序长约10厘米,短于佛焰苞:雌花序长圆锥状,长3~3.5厘米,下部粗1.2厘米;中性花序长约3~3.3厘米,细圆柱状;雄花序圆柱形,长4~4.5厘米,粗7毫米,顶端骤狭;附属器钻形,长约1厘米,粗不及1毫米。花期2~4月(云南)至8~9月(秦岭)。原产我国和印度、马来半岛等地热带地方。我国南北长期以来进行栽培。埃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爪哇等热带地区也盛行栽种,视为主要食料。由于芋最喜高温湿润,栽培习惯愈向南也就愈盛。我国的芋,早在《史记》中即有记载:“岷山之下,野有蹲鸱,至死不饥,注云芋也。盖芋魁之状若鸱之蹲坐故也”。经劳动人民长期因地制宜地选种培育,已有多种不伺类型的品种,其中常见的为下列3类:

1. 多头芋:母芋分蘖群生,子芋甚少,台湾山地栽培的狗蹄芋;广西宜山的狗爪芋皆属此类。特征:植株矮,一株生多数叶丛,其下生多数母芋,结合成一块;粉质,味如栗子。

2. 大魁芋:母芋单一或少数,肥大而味美,生子芋少,植株高大,分蘖力强,子芋少,但母芋甚发达,粉质,味美,产量高。如台湾、福建、广东等热带地区常见的槟榔心、竹节芋、红槟榔心、槟榔芋、面芋、红芋、黄芋、糯米芋、火芋等。

3. 多子芋:子芋多而群生,母芋多纤维,味不美。本类分蘖力强,子芋为尾端细瘦的纺锤形,易自母芋分离,栽培目的是采收子芋。我国中部及北部栽培者多属此类。如台湾的早生白芋,浙江杭州的白梗芋,浙江慈溪的黄粉芋等。浙江的红顶芋、乌脚芋、台湾的乌柿芋等品种具红色或紫色叶柄,也属此类。

块茎可食:可作羹菜,也可代粮或制淀粉,自古视为重要的粮食补助或救荒作物,台湾省雅美族至今以芋为主粮。叶柄可剥皮煮食或晒干贮用。全株为常用的猪饲料。块茎入药可治乳腺炎、口疮、痈肿疗疮、颈淋巴结核、烧烫伤、外伤出血,叶可治荨麻疹、疮疥。

本种很少开花,通常用子芋繁殖。

芋属凡13种,我国有8种,大都产江南各省。

本属具块茎的种类大都可食:作杂粮或供蔬食,也是良好的猪饲料。各地常大面积栽。

芋属和海芋属外部形态很相似,但本属具侧膜胎座,种子多数,细小,长圆形,有明显的纵条纹;海芋属为基底胎座,种子少,大,圆球形,光滑,细察即可识别。

本种特征:附属器短,长约为雄花序(包括能育和不育的)之半;块茎卵形;叶柄绿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