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烟管荚蒾吗?

标签:
荚蒾忍冬科荚蒾属杂谈 |
分类: 都来鉴定 |
烟管荚蒾,忍冬科荚蒾属常绿灌木。高达2米;叶下面、叶柄和花序均被由灰白色或黄白色簇状毛组成的细绒毛;当年小枝被带黄褐色或带灰白色绒毛,后变无毛,翌年变红褐色,散生小皮孔。叶革质,卵圆状矩圆形,有时卵圆形至卵圆状披针形,长2-5厘米,顶端圆至稍钝,有时微凹,基部圆形,全缘或很少有少数不明显疏浅齿,边稍内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而无毛,或暗绿色而疏被簇状毛,侧脉5~6对,近缘前互相网结,上面略凸起或不明显,下面稍隆起,有时被锈色簇状毛;叶柄长5~10
中国植物志云:红荚蒾(Viburnum erubescens Wall. var. erubescens),忍冬科荚蒾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米;当年小枝被簇状毛至无毛。冬芽有1对鳞片。叶纸质,椭圆形、矩圆状披针形至狭矩圆形,稀卵状心形或略带倒卵形,长6~11厘米,顶端渐尖、急尖至钝形,基部楔形、钝形至圆形或心形,边缘基部除外具细锐锯齿,上面无毛或中脉有细短毛,下面中脉和侧脉被簇状毛,稀全面有毛,侧脉4~6对,大部分直达齿端,连同中脉上面略凹陷,下面凸起;叶柄长1~2.5厘米,被簇状毛或无毛。圆锥花序生于具1对叶的短枝之顶,长5~10厘米,通常下垂,被簇状短毛或近无毛,有时毛密而呈绒状,总花梗长2~6厘米,花无梗或有短梗,生于序轴的第一至第三级分枝上;萼筒筒状,长2.5~3毫米,通常无毛,有时具红褐色微腺,萼齿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顶钝,无毛或被簇状微毛;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高脚碟状,筒长5~6毫米,裂片开展,长2~3毫米,顶端圆;雄蕊生于花冠筒顶端,花丝极短,花药黄白色,微外露;花柱高出萼齿。果实紫红色,后转黑色,椭圆形;核倒卵圆形,扁,长约7~9毫米,直径4~5毫米,有1条宽广深腹沟,腹面上半部有1条隆起的脊。花期4~6月,果熟期8月。产西藏东南部。
井窥斋按:忍冬科有两个大属,即忍冬属和荚蒾属。荚蒾属的植物很多,在中国就有七十多种,辨不胜辨。我是第一次见到它,它是植物园的栽培植物,树身上挂了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它的名字叫荚蒾,但查《植物志》发现,荚蒾的“叶片侧脉6~8对,直达齿端”;花萼筒狭筒状,长约1毫米,有暗红色微细腺点,萼齿卵形“,及“雄蕊明显高出花冠,花药小,乳白色”,这三点与本植物的形态不符合,因此怀疑此鉴定可能有误,于是对植物志中关于荚蒾属诸植物的介绍资料一一对照,感觉只有烟管荚蒾荚蒾和红荚蒾的形态资料与本植物的特征契合之处多。烟管荚蒾的叶片“侧脉5~6对,近缘前互相网结,上面略凸起或不明显,下面稍隆起,有时被锈色簇状毛”;“萼筒筒状,长约2毫米,无毛,萼齿卵状三角形”;“花冠白色,花蕾时带淡红色,辐状”;“雄蕊与花冠裂片几等长”,等特征与本植物有契合之处。红荚蒾的“花冠筒筒状且无毛”;其“花丝短,花药黄白色,微外露”;“花蕾淡红色,绽放时花冠白色”,诸特征与本植物有契合之处,而其叶片“侧脉4~6对,大部分直达齿端”则与本植物的特征不符合。所以,该植是不是烟管荚蒾呢?还请高明赐教。
下图是该植物树身上的牌牌。
荚蒾,忍冬科荚蒾属落叶灌木。高1.5~3米;当年小枝连同芽、叶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黄色或黄绿色开展的小刚毛状粗毛及簇状短毛,老时毛可弯伏,毛基有小瘤状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几无毛,有凸起的垫状物。叶纸质,宽倒卵形、倒卵形、或宽卵形,长3~10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至钝形或微心形,有时楔形,边缘有牙齿状锯齿,齿端突尖,上面被叉状或简单伏毛,下面被带黄色叉状或簇状毛,脉上毛尤密,脉腋集聚簇状毛,有带黄色或近无色的透亮腺点,虽脱落仍留有痕迹,近基部两侧有少数腺体,侧脉6~8对,直达齿端,上面凹陷,下面明显凸起;叶柄长 5~15毫米;无托叶。复伞形式聚伞花序稠密,生于具1对叶的短枝之顶,直径4~10厘米,果时毛多少脱落,总花梗长1--3厘米,第一级辐射枝5条,花生于第三至第四级辐射枝上,萼和花冠外面均有簇状糙毛;萼筒狭筒状,长约1毫米,有暗红色微细腺点,萼齿卵形;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5毫米,裂片圆卵形;雄蕊明显高出花冠,花药小,乳白色,宽椭圆形;花柱高出萼齿。果实红色,椭圆状卵圆形,长7~8毫米;核扁,卵形,长6~8毫米,直径5~6毫米,有3条浅腹沟和2条浅背沟。花期5~6月,果熟期9~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