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黍、蜀黍、粟

(2014-08-30 06:16:55)
标签:

黍子

高粱

谷子

分类: 禾本科与伞形科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又名稷、糜,禾本科黍属一年生栽培草本。秆粗壮,直立,高40~120厘米,单生或少数丛生,有时有分枝,节密被髭毛,节下被疣基毛。叶鞘松弛,被疣基毛;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顶端具长约2毫米的睫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5~20毫米,两面具疣基的长柔毛或无毛,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常粗糙。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成熟时下垂,长10~30厘米,分枝粗或纤细,具棱槽,边缘具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与小穗;小穗卵状椭圆形,长4~5毫米;颖纸质,无毛,第一颖正三角形长约为小穗的1/2~2/3,顶端尖或锥尖,通常具5~7脉第二颖与小穗等长,通常具11脉,其脉顶端渐汇合呈喙状第一外稃形似第二颖,具11~13脉;内稃透明膜质,短小,长1.5~2毫米,顶端微凹或深2裂;第二小花长约3毫米,成熟后因品种不同,而有黄、乳白、褐、红和黑等色;第二外稃背部圆形,平滑,具7脉,内稃具2脉;鳞被较发育,长0.4~0.5毫米,宽约0.7毫米,多脉,并由1级脉分出次级脉。胚乳长为谷粒的1/2,种脐点状,黑色。花果期7~10月。我国西北、华北、西南、东北、华南以及华东等地山区都有栽培,新疆偶见有野生状的。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温暖地区都有栽培。本种为人类最早的栽培谷物之一,谷粒富含淀粉,供食用或酿酒,秆叶可为牲畜饲料。由于长期栽培选育,品种繁多,大体分为粘或不粘两类本草纲目称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民间又将粘的称黍,不粘的称糜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高粱,又名蜀黍,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秆较粗壮,直立,高3~5米,横径2~5厘米,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0~70厘米,宽3~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微呈耳形,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有白粉,两面无毛,边缘软骨质,具微细小刺毛,中脉较宽,白色。圆锥花序疏松,主轴裸露,长15~45厘米,宽4~10厘米,总梗直立或微弯曲;主轴具纵棱,疏生细柔毛,分枝3~7枚,轮生,粗糙或有细毛,基部较密;每一总状花序具3~6节,节间粗糙或稍扁;无柄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5~6毫米,宽3.5~4.5毫米,基盘纯,有髯毛;两颖均革质,上部及边缘通常具毛,初时黄绿色,成熟后为淡红色至暗棕色;第一颖背部圆凸,上部1/3质地较薄,边缘内折而具狭翼,向下变硬而有光泽,具12~16脉,仅达中部,有横脉,顶端尖或具3小齿;第二颖7~9脉,背部圆凸,近顶端具不明显的脊,略呈舟形,边缘有细毛;外稃透明膜质,第一外稃披针形,边缘有长纤毛;第二外稃披针形至长椭圆形,具2~4脉,顶端稍2裂,自裂齿间伸出一膝曲的芒,芒长约14毫米;雄蕊3枚,花药长约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离,柱头帚状。颖果两面平凸,长3.5~4毫米,淡红色至红棕色,熟时宽2.5~3毫米,顶端微外露。有柄小穗的柄长约2.5毫米,小穗线形至披针形,长3~5毫米,雄性或中性,宿存,褐色至暗红棕色;第一颖9-12脉,第二颖7~10脉。花果期6~9月。
黍、蜀黍、粟

黍、蜀黍、粟
粱,又名粟、谷、小米,禾本科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再拍黄芩
后一篇:玉米和小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