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科:猩猩草、猩猩木、齿裂大戟

标签:
大戟科猩猩草一品红猩猩木杂谈 |
分类: 寻常草木 |





P13

P14

P15

P16

P17
猩猩草,又名草一品红,大戟科大戟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长30~50厘米,直径2~7毫米,基部有时木质化。茎直立,上部多分枝,高可达1米,直径3~8毫米,光滑无毛。叶互生,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尖或圆,基部渐狭,长3~10厘米,宽1~5厘米,边缘波状分裂或具波状齿或全缘,无毛;叶柄长1~3厘米;总苞叶与茎生叶同形,较小,长2~5厘米,宽1~2厘米,淡红色或仅基部红色。花序单生,数枚聚伞状排列于分枝顶端,总苞钟状,绿色,高5~6毫米,直径3~5毫米,边缘5裂,裂片三角形,常呈齿状分裂;腺体常1枚,偶2枚,扁杯状,近两唇形,黄色。雄花多枚,常伸出总苞之外;雌花1枚,子房柄明显伸出总苞处;子房三棱状球形,光滑无毛;花柱3,分离;柱头2浅裂。蒴果,三棱状球形,长4.
5~5.0毫米,直径3.5~4.0
毫米,无毛;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瓣。种子卵状椭圆形,长2.5~3.0毫米,直径2~2.5毫米,褐色至黑色,具不规则的小突起;无种阜。花果期5~11月。

猩猩木,又名一品红,大戟科大戟属落叶或常绿灌木。根圆柱状,极多分枝。茎直立,高1~3
米,直径1~4 厘米,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25厘米,宽4~10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渐狭,绿色,边缘全缘或浅裂或波状浅裂,叶面被短柔毛或无毛,叶背被柔毛;叶柄长2~5厘米,无毛;无托叶;苞叶5~7枚,狭椭圆形,长3~7厘米,宽1~2厘米,通常全缘,极少边缘浅波状分裂,朱红色;叶柄长2~6厘米。花序数个聚伞排列于枝顶;花序柄长3~4毫米;总苞坛状,淡绿色,高7~9毫米,直径6~8毫米,边缘齿状5裂,裂片三角形,无毛;腺体常1枚,极少2枚,黄色,常压扁,呈两唇状,长4~5毫米,宽约3毫米。雄花多数,常伸出总苞之外;苞片丝状,具柔毛;雌花1枚,子房柄明显伸出总苞之外,无毛;子房光滑;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柱头2深裂。蒴果,三棱状圆形,长1.5~2.0
厘米,直径约1.5厘米,平滑无毛。种子卵状,长约1厘米,直径8~9毫米,灰色或淡灰色,近平滑;无种阜。花果期10至次年4月。原产中美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市均有栽培,常见于公园、植物园及温室中,供观赏。茎叶可入药,有消肿的功效,可治跌打损伤。
齿裂大戟,又名紫斑大戟,大戟科大戟属一年生草本。根纤细,长7~10厘米,直径2~3毫米,下部多分枝。茎单一,上部多分枝,高20~50厘米,直径2~5毫米,被柔毛或无毛。叶对生,线形至卵形,多变化,长2~7厘米,宽5~20毫米,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边缘全缘、浅裂至波状齿裂,多变化;叶两面被毛或无毛;叶柄长3~20毫米,被柔毛或无毛;总苞叶2~3枚,与茎生叶相同;伞幅2~3,长2~4厘米;苞叶数枚,与退化叶混生。花序数枚,聚伞状生于分枝顶部,基部具长1~4毫米短柄;总苞钟状,高约3毫米,直径约2毫米,边缘5裂,裂片三角形,边缘撕裂状;腺体1枚,两唇形,生于总苞侧面,淡黄褐色。雄花数枚,伸出总苞之外;雌花1枚,子房柄与总苞边缘近等长;子房球状,光滑无毛;花柱3,分离;柱头两裂。蒴果扁球状,长约4毫米,直径约5毫米,具3个纵沟;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卵球状,长约2毫米,直径1.5~2毫米,黑色或褐黑色,表面粗糙,具不规则瘤状突起,腹面具一黑色沟纹;种阜盾状,黄色,无柄。花果期7~10月。原产北美,近年发现已归化于我国,生于杂草丛、路旁及沟边。
井窥斋按:P13~P23图片所示,与猩猩草相比有些差异,甚是疑惑。查看《植物志》时,发现齿裂大戟与此有相似之处,难道这些就是所谓的齿裂大戟吗?存疑,俟高人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