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齐东县的集镇

标签:
齐东县双堂镇九户镇台子镇刘家镇 |
分类: 旧事新说 |
老齐东县诸集镇
齐东县是一个经历了元、明、清、民国四个朝代凡七百多年的行政县,元代初隶属济南路,后与青城改隶河间路,明清两代隶属济南府。据《东野轶闻》记载:“金太宗天会年间,以邹平赵岩口为齐东镇,此齐东之名之所由始也。金宣宗兴定年元兵城邹平之齐东镇,此为立城之始。元宪宗二年以邹平之齐东镇及章邱之延安镇立齐东县,此为立县之始。明洪武二年,省青城县入益齐东县;弘治六年,割邹平会仙乡、齐东乡,割章邱之故均乡、邹平之梁邹乡,以增广齐东地,此县之疆域沿革定于明代者也。考县城之立,自元而明而清,至光绪十九年因县城陷于河流,又迁移于九户镇。”
乡犹面,图若格,村镇点缀其上。全县凡数百村庄,不载于志。村之大者为集、为镇,犹天区星辰之亮者。据康熙版《齐东县志》所载,兹将彼时之集镇抄录于下:
刘家镇:在城东三十里,逢五、十有集,即今高青县黑里寨镇刘家镇。
大圣寺:在城东十五里,逢一、六有集,即今高青县黑里寨镇大圣寺。
张湖镇:在城南八里,逢二、七有集,即今邹平县台子镇店子村。
石家店:在城东南二十里,逢一、六和四、九有集,即今邹平县九户镇石店村。
九户镇:在城东南三十里,逢二、七有集,即今邹平县九户镇。
临河镇:在城南四十里,集市不见记载,即今邹平县魏桥镇临河村。
归苏镇:在城西南四十里,逢五、十有集,即今邹平县码头镇归苏村。
延安镇:在城西三十里,逢四、九有集,即今邹平县码头镇旧延安村。
曹务镇:在城西南十八里,逢四、九有集,即今邹平县台子镇曹务村。
四关:在城四围附近,逢三、五、八、十轮番有集,旧城早已淹于河底。
吴庄:逢三、八有集,即今邹平县魏桥镇吴庄村。
□家:逢一、六有集,字迹已模糊不清,待考。
成家:逢三、八有集,即今邹平县码头镇成集村。
曹家码头:逢一、六有集,即今邹平县码头镇。
邵家店:逢三、八有集,即今邹平县台子镇邵家村。
草庙头:逢四、九有集,即今邹平县码头镇草庙头村。
孟家寺:逢一、六有集,即今邹平县魏桥镇孟寺村。
至民国年间,旧城早已废圮于水下,新齐东县治在旧城东南三十里之九户镇,此时其辖域内集镇略有增减。据民国版《齐东县志》所载,兹补录二三集镇于下:
双堂镇:距城二十五里,逢一、六有集,镇在今高青县黑里寨镇境内,未详孰是。
路家庄:距城四十里,逢三、八和五、十有集,即今码头镇鲁家村。
长福镇:距城三十里,逢三、八和五、十有集,即今台子镇。
赵奉站:距城四十五里,逢一、六有集,即今码头镇赵奉站村。
旧时家圈:距城四十二里,逢二、七有集,即今码头镇时圈村。
西柳寨:距城五十五里,逢一、六有集,是不是今码头镇大寨村,待考。
大坡庄:距城三十三里,逢二、七有集,即今魏桥镇大坡庄。
井窥斋按:兴衰代谢岂天意耶?抑或人力耶?齐东城为元、明、清时代之水陆码头,其肇于水,继而兴于水,而最后则亡于水。筑高台而建的长福镇今名台子镇,尽管由旧城移植而来,然却再也不能恢复旧城之风采。昔年的曹家码头发展成为今天的码头镇,同样是码头的东码头、西码头、李家码头等就没有这样幸运。最幸运的当属昔日的小屯魏家桥,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的魏桥镇楼房栉比、车水马龙,其热闹与繁华竟可与县城邹平相颉颃。与魏桥相比,曾经作为县城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九户镇,则显得平庸无奇,大有长门宫陈阿娇的落寞。小清河之北的刘家镇、大圣寺、双堂镇,早已沦落为默默无闻的村落,不得不接受黑里寨的统辖。尤其双堂镇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褪变之后的双堂镇,究竟是何村何庄?恐怕知道的人也已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