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 分类: 工作小记 |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情景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来学习例一和做一做,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生活的情境并利用地图,来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学生在问题情景和生活情景中,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这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悄然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创设问题情景,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初步认识定向运动到最后的小组的实践活动,自始至终让学生经历着观察、操作、体验、思考、探索、合作等多种数学活动,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主动学习的过程。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认识用八个基本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根据学生已有的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本课通过创设学生便于操作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经历着观察、操作、体验、思考、探索、合作等多种数学活动,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偏西等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东偏南的含义。理解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的科学性。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练习题卡、直尺、量角器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班里有东堤头村的同学,还有赵温庄和田辛庄的同学,今天我们就以这三个地方为例研究一下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课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后面知识的学习。)
(二)亲身实践,感知探究。
1、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动手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1)
要确定某一处在另一处的什么位置,我们首先要找准观测点。“赵温庄在东堤头小学的什么位置”我们要以谁为观测点?(东堤头小学),确定完观测点以后,我们以观测点为中心,做一个十字方向标。连接一下我们学校和赵温庄。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赵温庄的位置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初始阶段在对旧知复习的过程中寻找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小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汇报:
生1:我们组认为可以说赵温庄在我们学校的东南面;
生2:我们组认为可以用角度来表示赵温庄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学校和赵温庄连线和东面所成的角度;
生3:我们组认为还要把东堤头小学和赵温庄的距离测量出来。
(2)
针对第二种汇报,学生说完,教师用量角器量出具体的角度,引出“东偏南30°”也即“南偏东60°”;
进行专项练习,换一种说法:
北偏西40°(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一般说与物体所在位置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如果学生不能说出用方向来确定位置,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可以给学生以提示。对学生进行的专项练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明白表示方向的多样性,同时渗透了习惯用法,即优化选择的思想。)
(3)
针对第三种汇报,我予以肯定,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在地图上“测量”距离。
综上,我们可以说赵温庄在东堤头小学东偏南30°的方向上,距离大约是3500米。在确定赵温庄位置的时候,我们首先确定的是观测点,又确定的是方向和位置。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比例尺计算距离,让学生在掌握距离是确定位置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之外,渗透比例的思想。)
为了使同学们能更加准确地确定位置,老师送给你们几句口诀:
位置与方向, 生活常遇到,
要想定位置, 两点要记牢:
方向是首要, 距离少不了。
请同学说一下,口诀的意思,齐读。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于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印象。)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1、大家知道了赵温庄的位置,想不想知道田辛庄的位置?俩人一组,用刚才的方法确定一下田辛庄的位置。小组交流并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印象。让学生到前面来汇报,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介绍定向运动,学生进行填空练习。全班汇报。
1号点在起点(
2号点在1号点(
终点在2号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观测点不同,所确定的位置也不同”)
3、找出运动会冠军所在的位置。
他在我们学校南偏西45°的方向上,距离大约是2000米。(在地图上找一找)
(设计意图:本题属于思维拓展的题目,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的考察,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五)作业。
测量一下你家的门在床的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六)板书设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