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王羲之故居

(2011-12-20 21:11:45)
标签:

旅游

访王羲之故居

樵夫

我喜欢书法,自然崇拜我国的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公元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来只知道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我前些年去绍兴,曾经参观过王羲之故居。谁知道这次去山东临沂,发现在这具有沂蒙精神的革命老区也有王羲之故居,而且是没有争议的故居。同时临沂郊区费县还有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故居。都看没有时间,只能够看位于城东兰山区的王羲之故居。http://s11/middle/501d4e8dtb485dbb6436a&690
            (右军祠里的王羲之像和年表) 

兰山区涑河南岸有条砚池街,街市多营文房四宝,街东路北有个王羲之公园。其实这个公园就是在王羲之故居基础上建的,它还包括了琅琊书院、普照禅寺、左公祠、五贤祠等不少景点。公园大门为中国古典式建筑,坐北朝南,三间四柱,飞檐四翘,两盏大红灯笼高挂门前。门上有启功先生手书“王羲之故居”的匾额。门两边有临沂书法家张寿民先生题写的对联:“北国普照南国戒珠尽右军故里,西晋砚池东晋兰亭皆书圣遗迹”,使人有没进去就已经闻到墨香的感觉。http://s1/middle/501d4e8dtb485e2cb4363&690
                  (王羲之故居大门)

多年不遇的秋雨,不紧不慢的下着。打着雨伞,流连在茂竹修林之中,树上滴下的大雨滴砸的伞布砰砰作响,好像是右军前辈从1700多年前走来的脚步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洗砚池,有典故“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相传当年王羲之幼年常在池边练字,不仅池水呈墨色,就是池里的青蛙也不敢叫了。洗砚池呈不规则四方形,岸上垂柳依依,池边瘦石排排。亭榭廊桥缀于绿荫之中,与水中倒影相映入画。岸边碑亭里有两座碑,碑文一曰“洗砚池”,另一写“王右军洗砚池”。何人所书都没有落款,可能是作者敬畏书圣威名。池北岸的高台,是晒书台,传说是王羲之晒书的地方。有块石碑上刻的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晒书台三个大字。相比之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州李希贤在晒书台北面设立的琅琊书院,可成了小字辈了。对洗砚池和晒书台,书法家中石先生一联赞曰“洗砚池中遗翰采,晒书台上映华光”。其实,王家为书画世家,其父王旷善书,叔父王艺、王彬是有名的画家,尤其是王艺的书画,人称晋室第一,长于章草和飞白,善画人物、鸟兽、鱼龙。据南齐王僧虔《论书》记载:“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艺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历史记载,晋朝时共有113名书法家,其中王家就占23位,所以,准确地说,洗砚池应是王家习书作画的几代子弟洗笔砚所染黑。

从洗砚池到王右军祠,要路过百米长的碑廊“墨华轩”,里面有李铎、舒同等50多位现代书法家为故居题写的墨宝。真草隶篆,诗词联赋,无不是对书圣的赞美讴歌。碑廊门柱上的楹联写得好:“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箕裘勿忘先贤,继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帖以昭后昆。”活脱一个中国书法发展史的高度概括。http://s15/middle/501d4e8dtb4861a6a1211&690
(碑廊内的碑刻)

碑廊的东面是一个小广场,一座黑色大理石石碑,篆刻着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据说是全国最大的《兰亭序》碑刻。只是原件早已被王羲之第一粉丝唐太宗作为随葬品埋进坟墓。

http://s14/middle/501d4e8dtb48610cabd7c&690
                        (兰亭序碑刻)

广场东面有一仿古建筑,这就是右军祠,这里是王羲之生平纪念馆和书法艺术纪念馆,仿古建屋三间,上题“右军祠”,正堂“骋怀堂”四间,祠堂里供奉着王氏家族中最有名的三位书法家,三位先贤均丰肩润面,气宇轩昂。端坐正中的是书圣王羲之,左侧的是其子王献之,右侧的这个僧人打扮的叫智永和尚,原来只知道智永和尚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但第一次知道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是其子王徽之之后。祠内有回廊,廊内的墙上展示的是王羲之论述书法的木刻著述。

右军祠的南面是普照禅寺,我们没有进去。甚至感到在书圣故居里建个禅寺,有些不伦不类,是后人的过错。后来才知道它即是王羲之祖先的老家所在,常说王羲之故居“南国戒珠,北国晋照”,北国普照指的就是这里。据解说词介绍,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王羲之随家族南迁南京。南京有个地方叫乌衣巷,是东晋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王家也不例外。有刘禹锡的诗为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谢”说的是王导、谢安。而王导即王羲之的叔父。后迁至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为保故宅,舍故宅为佛寺,因为魏晋时,崇兴佛教,寺院为世人所崇,把故宅作为佛寺这样就没有人破坏了。现在看来,普照禅寺的存在不仅不影响王羲之故居的历史价值,反而对保护故居发挥了积极作用。

http://s1/middle/501d4e8dtb486135aca00&690

还有一处不得不看的景点就是五贤祠,它原名景贤祠,也是有宏扬人杰彰显地灵的作用。明嘉靖年间沂州知州何恪倡建,原址在临沂城南关外。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州王垲主持,移建于洗砚池旁,并更名为“五贤祠”。殿内有五尊临沂籍历史名人的塑像,分别是人称智声圣的诸葛亮、以“孝”闻名于世的王羲之的两位先人王祥、王览。以“尽忠报国”闻名于世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颜杲卿。祠前立有御碑亭,亭内有清乾隆皇帝的御书诗碑。http://s8/middle/501d4e8dtb4860b05dd26&690



乾隆的诗对五位贤人的功绩给予了全面地总结:
    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
    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世人皆知“三顾茅庐”的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但知道他是临沂市的人恐怕不多。更鲜有人知的是以“孝”闻名于世的王羲之的两位先人王祥、王览。王祥(公元185—269年),西晋琅琊临沂人,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讲的就是王羲之的伯曾祖父王祥(即王羲之的曾祖父王览同父异母的哥哥)的故事,王祥年幼丧母,其父续娶一朱姓女子为妻,继母心地歹毒,为人尖刻,对待王祥十分刻薄,但王祥并不在意,任劳任怨,侍奉父母,尽心竭力,无怨无悔。
    据晋干宝《搜神记》记载:一年冬天,病中的继母,想吃鲤鱼,让王祥去捉鱼,年龄尚小的王祥,来到村旁的河边,当时,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河里已经结满了厚厚的冰层。王祥站在冰上,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一会儿拿起一根木棒,使劲地敲打冰面,木棒直震得两手发麻;他一会儿又搬起一块大石头,不停地敲打,而冰面只留下几个小小的白点。王祥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可是坚硬的冰屋依然纹丝不动。他解开棉袄的纽扣,不停地喘息,这时,从冰面的倒影里,王祥发现自己的头上冒着热气,王祥猛然大悟,他以孩子的思维,迅速地将肚子紧贴着寒冷的冰面上,想用体温暖化坚冰。时间一长,王祥就冻昏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据说,王祥的孝行被巡游的天神看见,报告了玉皇大帝。上天也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便让天神显灵:冰,慢慢地自己化开了,一股强大的暖流,让王祥苏醒过来,两个活蹦乱跳的大鲤鱼,从河里跳出来,王祥忘了浑身的麻木,上前,一把抓起鲤鱼,紧紧地抱在怀里,一瘸一拐,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说来奇怪,从此以后,王祥卧冰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迹:春夏秋一年三季倒也没什么奇特之处,唯独一到寒冬腊月,塞冰封河的时候,在王祥卧冰处,总有几尺见方的地方从不结冰,一千多年历来如此。当地人夸称这是孝子留下的灵迹,这条河也因此被称为孝感河,现在习称孝河。这个地方也因为和这个典故有关,过去非常有名,明代被列为琅琊八景之一,称为“孝河凝冰”。王览是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兄弟俩都很孝顺父母,且和睦相亲,弟兄友爱,一直传为佳话。王祥、王览都是王羲之的先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初把五贤祠迁进王羲之故居也是合情合理的。东侧的这两位,这就是以“尽忠报国”闻名于世的唐代的颜真卿和颜杲卿,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费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敦厚雄浑,世称颜体。其《祭侄季明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颜杲卿是其堂兄。http://s11/middle/501d4e8dtb485f583c3ea&690
                         (五贤祠内诸葛亮塑像)
http://s13/middle/501d4e8dtb485f74037bc&690

                             (五贤祠内颜真卿兄弟俩塑像)http://s15/middle/501d4e8dtb485fa09d6ce&690
                   (五贤祠内王祥王览塑像)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那王羲之就是那发掘瑰宝的圣人。这里已经成为宣传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探访王羲之故居真是不虚此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