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剧《秦香莲》观后感

(2010-01-18 21:19:44)
标签:

秦香莲

评剧

杂谈

评剧《秦香莲》观后感

樵夫

元旦放假,女儿买了两张评剧《秦香莲》的票,我陪老伴去看了一场戏。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经典的地方戏,而《秦香莲》又是评剧当中的经典剧目。在我们老家,过去逢年过节,总要唱几台评剧。县里、乡里不少有评剧团,就是有的大村都可以搭台唱戏。50年代我们县评剧团的团长何凤楼,我看他比县长都风光。父老乡亲们把看戏作为最大的精神享受,干一年庄稼活,看上出评剧,好像辛苦、疲劳都赶跑了。有不少庄稼汉,竟也可以整段的唱。我记得小时候看过的有《夺印》、《花为媒》、《杨八姐游春》、《秦香莲》、《小二黑结婚》。不过真正印象深的还是《秦香莲》。今年正好是评剧诞辰100周年,中国评剧院正在举办演出庆典,上演一批经典剧目。我们今天看的,是著名演员刘萍扮演秦香莲。http://a1.att.hudong.com/47/79/16300000608225126135796223248.jpg (借网上白玉霜扮演的秦香莲)

在人们的印象中,《秦香莲》的主要是歌颂包公铁面无私,揭露陈士美忘恩负义。我看后,感到除去以上两点外,还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说说与大家讨论:一是陈士美一贫困书生,通过科举考试,高中状元,一下进入上层社会(如果不被招为驸马,也会做大官),可见在那时的用人机制也有可取之处,社会阶级之间留有通道。据说现在大学中,农村的生源不足20%,实在令人担忧;二是秦香莲一个农村妇女为找个说法,能够得到三朝元老王延龄的鼎立相助(按现在的说法,他并不分管司法和上访),先是巧妙借为陈士美祝寿,安排秦香莲唱《琵芭词》,试图说服陈士美;在无效的情况下,送秦香莲一把纸扇做证物,告诉她找包拯告状,其所作所为令人感动;三是陈士美指派属下韩琪追杀秦香莲,当韩琪知道真相后,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放走秦香莲,也不助纣为孽,素质太高了。四是对于陈士美的欺君之罪(隐瞒自己在家有妻室儿郎),王延龄与包拯都向陈士美打包票,只要他认下秦香莲,他们承担责任向皇上求情免他罪。在当时的历史时代确实不易;他们不是要拍陈士美的马屁,而是替秦香莲做主;五是对包拯的描写,没有“高大全”,在国太的权势面前也曾经想用自己的奉银300两,打发秦香莲回家。但在秦香莲的正义言辞面前,能够主持公道,角色显得很真实。

《秦香莲》的剧情实际是民间传说,但被改编成多种戏曲,评剧、京剧、豫剧、越剧等多种。剧名也有叫《铡美案》的,但其中的意思大同小异。在那大革文化命的年代,这些剧目都被戴上封、资、修的高帽,多年不许演出。我看这出传统剧目非常有教育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思考很多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游海南火山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