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山区亭新中学---我的支教生涯 (三)

(2012-08-25 20:01:50)
标签:

回忆录

杂谈

文化

分类: 支教生涯随笔
            经过两个月暑假的休整,2007年8月27日,我来到了位于沪闵路上的中国中学南校区登车前往金山,开始了我第三年的支教生涯,这次的支教人员和以往有很大的区别,人称"三多"骨干教师多,高级教师多,中共党员多,我们先来到了位于金山区西北角的廊下中学,在那里,徐汇区教育局和金山区教育局召开了联席会议,首先宣读了两地教育局签署的两所中学的托管协定,即徐汇区教院附中托管金山区廊下中学,由徐汇教院附中的校长李文萱任廊下中学校长,她带了八位教师来廊下中学,徐汇区田林三中的校长杨荣发任吕巷中学校长,他们俩都上台发了言,这种形式实际上在当时是遭到了当地教职员工的无形抵制的,如果这样办学能成功,那这社会上就没有薄弱学校了,只要在优质学校里派几个人来就能解决问题?同时我们支教的还有市二中学张箐,硕士毕业,高级教师,教语文,去张堰中学,南洋中学郑淑娇,教数学,去亭林中学,南模中学刘永民,高级教师教化学,去朱泾中学,市四中学平世霞教语文,去新农,紫竹园中学叶钢,高级教师,教数学,去枫泾中学,田林中学张海洋,高级教师,教英语,去亭新中学,位育初程艳,教英语,去干巷中学,五十四中学关怡教数学,去西林中学,南洋初李建教数学,去廊下中学,南洋初张红教语文,去罗星中学,南洋中学王以权,高级教师,教化学,去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这天文汇报记者苏军也特地对我进行了采访,问了我几个问题,例如,三年来在金山支教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能坚持三年的支教生涯?我都一一进行了回答,后来在2007年8月31日的文汇报上刊登了我的专访,在第一天的教工大会上,校领导向全校教师宣读了这份采访。亭新中学是金山区东南角上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位于亭林镇的东面,大门有一面就开在亭林镇的街道边,一走进去是一排南北向的老校舍,朝里走越过一片树林就是一幢新的五层教学大楼,它的右边是体育室,再往前就是四层的行政楼,一楼是活动室兼会议室,二楼是校长、书记办公室,三楼是图书馆、四楼是电脑房。行政楼正面是一个两百米塑胶跑道的操场。学校的左边是一个教工食堂,有两层,上面给教师用餐,下面是招待领导、来宾之类的人员聚餐的。亭新中学有八九十个教职员工,校长叫卫红云,年记很轻,党支部书记叫赵石元,一个瘦瘦精炼的五十左右的男子,副校长叫赵建芳,教导主任沈明良,政教主任叫毛英,我的总体感觉好像毛英特别能干,亭新中学政教一路工作做得是非常出色的,相反,教学一路就显得淡薄。我的办公室在三楼,里面的教师有辛鑫,来自东北的哈尔滨姑娘,刚毕业,教预备二班英语兼班主任,李桂林,来自安徽师大,教英语,预备四班班主任,潘欢新,教地理,好像他的股票炒的不错,对股市行情颇有研究,盛薇薇,中年女教师,预备年级组长,教英语,顾烨,面容姣好,肤色较黑,教政治,是我任教的预备三班的班主任。隔壁办公室有王丽丹,一个性格爽朗、不拘小节的颇有男孩子气的年轻女教师,记得我刚来的第一天,中午时分,她走到我面前说,"张老师,可以去吃饭了"我还以为她是男教师呢。吴益敏,语文老师,预备一班班主任,个子瘦长,脸色较黑,张博,语文老师,预备五班班主任,董澜,教劳技,预备六班班主任,还有新来的大学生石雨霁,教语文,两个眼睛大大的很漂亮,记得她当时穿的服装是很潮流的,让这些乡下孩子看得眼花缭乱。罗周,青年教师,教数学,邱冬,青年教师教数学,唐洁,数学老师,何晓兰,初一三班英语教师,沈蓓玉,初二二班物理教师,郭玲,化学老师,计算机老师徐克俭,苗玉莲,语文教师,沈健语文老师,顾迎梅,数学教师,高晓欢,数学教师,钱美,数学老师,邱文明,英语老师,吴献华,数学老师,张安达,体育老师。
          亭林镇是一个数百年的古镇了,从亭枫公路进去是中央大街,两旁商家林立,服装、饮食、电器、日用应有尽有,走到底有一条东西向的大街,往右可以走到松金公路,往左就是亭林的老城厢,都是清朝或民国时遗留的木架结构的砖瓦房,现在许多老屋都被拆除,亭林中学是一所完中,位于老城厢的南面,亭新中学位于老城厢的东南角,它另外的一所大门就开在靠近亭卫公路的一条小路上。由于当时亭林中学的上海市十大优秀青年校长的吴金喻同时还带教亭新中学的卫红云校长,我的住宿就被安排在亭林中学的教工宿舍里,和钱圩中学的住宿相比,那相差绝对不少于二三个级别,亭林中学是一所完中,校舍比亭新要大而又好得多,走进去是一长条长廊,左边是一幢崭新的六层教学大楼,是旋转式的,它的前面是一条四百米塑胶跑道的大操场,它的右边是一排二层楼房,古色古香,再往前是一幢四层楼的学生宿舍,里面住的全是女生,学校大门长廊到底就是教工宿舍和男生宿舍,边上就是一个可以容纳七八百个教师、学生用餐的食堂,我就住在教工宿舍的二楼,那是一间约十二平米左右的房间,里面放了两张床,一个电视机,一个微波炉,一台空调机,还有一个卫生间,里面有热水洗浴设备,学校就安排我一个人住在这宿舍里,那真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在金山三年的支教生涯中,住宿最舒服的就是在亭林中学,放学回宿舍时,我会去镇上的卖野鸭的熟食店去买一点卤猪蹄,或者去一家四川人开的饭店买五元钱的麻辣螺蛳,回到寝室一边看电视,一边啜着小吃,悠哉自得,晚饭后,我独自一人到亭林中学的大操场跑步,大约每天跑七到八圈,半个多小时,在跑步过程中,我每天也看见亭林中学的一个女老师,年纪很轻,在操场上做形体训练。这一年,每天晚上我基本上都要看一部英美的原版电影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这一习惯到现在都一直乐此不疲。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住在宿舍里整整一年,除了一两次学生找老师敲错门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人来敲过门,这不就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吗?
        我教的班级是预备三班,班主任是顾烨,当时预备班有六个班级,记得那时的学生有肖莉莉,一个很聪明,品学兼优的女生,王星悦,非常勤奋努力,和肖是好朋友,蒋丹艳,陆紫嫣,沈秋丽,男生有沈心远,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沈晓斌,闻豪杰,还有一个同学我记忆忧深,他就是郭晟桀,长得眉清目秀,但是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他常到我宿舍里,我给他补习英语。还有一些学生下课常到我办公室给他们补习,其中有潘丽、唐顺顺、万超超、屠文杰、顾文杰、吴璐瑕等。每天的早自修,午自修和晚自修是年级组安排好的,你只要按照表格进课堂就行,还是蛮辛苦的。当时我任教一个班英语,另外还担任预备六个班的活动课,在我到亭新中学没多久,就发生了一件非常严重的事件,我也很内疚,给学校带来了许多麻烦,那就是在我上活动课的时候,李桂林老师班级的一个小男生,很顽皮,上课不久一个同学来告诉我说,某某学生手抬不起来了,事情发生后,我和李老师马上将他送往亭林医院经医生诊断是手腕粉碎性骨折,紧张之余,马上打电话通知家长和学校领导,事后,我和李桂林老师带上礼品特地去这位学生家里慰问,还好事情没搞大,不然两区的教育局我都交待不了。亭新中学的政教活动特别多,经常带领学生去校外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如去石化轮滑馆观看音乐剧<特殊考场>,去石化电影院参加"百年树人"阳光活动,去张堰电影院参加"喜迎奥运"活动等。亭新中学不供应早饭,所以早饭我都是在去学校的路上买,吃的多的是煎饼,晚饭我有时会去亭林镇上的一家馄饨面条店吃一碗辣酱面,上面加一个煎蛋,只要四元五角,价廉物美,支教结束后,我还曾特地去亭林镇这家面馆吃面,重温当时的情景。有时我也会在镇上买一些酱卤鸭之类的食品,晚上回来,就将这些食品放在电饭煲里蒸,饭要蒸好时,卤鸭溢出的香味实在是使人垂涎欲滴。
         这时王龙祥校长在山阳中学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有一次午后,我没有课,就骑上自行车沿着亭卫公路到了山阳中学去看望王校长,我去了他的书记办公室,他很高兴,马上打电话,叫了郭太田,沈树良老师以及山阳中学的一些中层到石化去聚餐,还有一次在朱行和王校长聚了一次,他也时常来亭新中学开会,经常托付亭新中学的领导对我多多关照。记得有一次,在亭林中学召开全区中学生运动会,王校长也来到了亭林中学,特地到我宿舍坐了一会儿,然后晚上让我和吴金喻校长以及其他学校的校长一起吃饭。在亭新中学的一年里和教师们的接触远远低于在钱圩中学,除了预备班的老师外,其他都不够熟悉,我朋友肇戎健在此支教了整整三年的时光,所以提到肇,几乎每一个老师都认识他,他已融入到他们的群体里了,2007年的11月份,肇戎健来了一次亭新中学,和另外一个姓唐的支教老师一起来的,亭新中学的老师们看见他非常高兴,我们在数学老师办公室坐了一会儿,然后由亭新中学老师作东道主,在亭林镇的一家饭店里聚了一顿,记得当时的气氛很热烈,我总感觉到有时市区的老师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中比较冷漠。
          2008年5月2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突然从广播里播出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的噩耗,死伤人数不断滚动式的播报,一万、两万、五万、八万,全国震惊,全球致哀,大地垂泪,江河呜咽,中央政府决定全国哀悼三日,下半旗,在这三天里,没有任何文娱节目,戴着黑布的播音员用低层、哀伤、哭泣的语调缓慢地播送汶川、都江堰、映秀镇的灾情,电台里不时播出一些死伤者的遗像,尤其是我看见一张照片上四个如花似玉的少女拥在一起的灿烂的笑脸,如今她们都已走在了黄泉路上,我的心在流泪,电视里还不停地在播送"让世界充满爱"里面的歌词"轻轻地捧着你的脸,让我把眼泪擦干",这哀伤的曲调使我们整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之中。我在亭新中学参加了一系列的募捐献爱心活动,我感到那一次的汶川地震,是我们全民族最团结,最有人情味,最赋予爱心的一次人性的复苏。一个多月以后我就告别了亭新中学的同事们,告别了这座百年古城回到了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