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篇博文为什么列举了明代多种官窑瓷器
(2023-03-06 10:49:07)搞收藏的人很重视瓷器的胎质、外衣装饰纹饰的多种特征现象,明代官窑瓷器之多是采用了优质的麻仓土瓷料为胎质,掌握了麻仓土胎质的特征就100%的认识了明代官窑瓷器。明代嘉靖朝以后的官窑瓷器为什么一件没有收藏?因为不是麻仓土胎质的器物,清代的官窑瓷器也不是麻仓土胎质,仿制官窑瓷器特別多,看不出高岭土胎质有什么特征(它是非金属矿物是高岭土或高岭岩,麻仓土含氧化铝元素很高所以会出现多种特征)。
收藏主要是看实物的特征,没有特征的实物最好不碰它,因为有些特征不能复制的你就专门去收藏不能复制特征的瓷器不会多交学费,目鉴的特征与科鉴是吻合的。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认识和发现从未露过面的官窑瓷器及高端藏品,例如宋哥窑瓷器它的外衣装饰纹饰是什么?就是它的釉质、“金丝铁线” 形态,它们的特征是不能复制的。
认识瓷器中的一种材料或称彩料要有逻辑思维去认识,认识的观点要有逻辑性不能有半点自相矛盾。比如认识“姹紫”彩料有人认为它在烧造时产生差异的色疵及烧焦的现象,那么请问青花斗彩的红、绿、黄等彩料与“姹紫”彩料一起用低温800度左右烘烤,为什么其它彩料不变色疵及烧焦而“姹紫”彩料会岀现色疵及烧焦?再说“姹紫”彩料有用在瓷器上形成凸出釉面的线条又如何解释呢。
认识瓷器的观点要经得起检验,有人说宋哥窑的“铁线”是用墨汁染的,“金丝”是在地下形成的,可真正的宋哥窑的“金丝铁线” 是一种专门的“色元素”形成的,“色元素”粗线(铁线)和“金丝”布满了整个釉中的“金丝铁线” 网状后多余的“色元素”(铁线)还可以溢到露胎的圈足上。这就检验了宋哥窑的“金丝铁线” 是一种专门的元素(色元素)形成的。任何开片纹的“铁线”绝对不可能将“铁线”溢到露胎的圈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