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成化脱胎瓷

成化官窑青花瓷量少而成化脱胎瓷更罕见,认识成化脱胎瓷它首先是一种手工旋车拉坯工艺制造的器物,然后才是用刀修胎成型。那种永乐薄胎瓷是模具制造工艺的器物,一件碗或盘它的整个胎壁都是一样的薄没有厚薄之分因此不能用刀修,这种模具制造工艺的器物虽然胎体很薄但不是脱胎瓷品种。其次是修瓷器的一部分胎体而不是整个胎体都修,被修胎体的部位才称脱胎瓷。这是宫廷有意培养提高工匠们的工艺技术水平使他们个个成为心灵手巧为烧制小巧玲珑的鸡缸杯等小件瓷器作准备。为什么说成化脱胎瓷碗早于鸡缸杯呢?从青料发色来分析,碗青料发色稍浓还有小点黑铁斑,说明青料是进口苏料与平等青混合的,早期库内还留存有苏料,待烧制鸡缸杯时青料很淡雅全是国产平等青料。
此件成化青花仙鹤寿桃纹碗的特点:碗的腹部胎壁非常薄是修刀所为,碗底部胎壁和碗口边沿下部胎壁稍厚。胎体在透光下腹部位置见不到肉红色的胎体只在口沿下部和底部的胎体能见到肉红色现象,腹部胎体如蛋壳薄所以见不到肉红色。碗器身上有明显的麻仓土胎质特征现象。
在明代各朝的官窑瓷器中只见“成化脱胎瓷”的史料记载,这说明成化朝制瓷工艺达到了顶峰时期,这是在特殊年代所产生的制瓷工艺,也可以说成化朝前后的官窑瓷器不见“脱胎瓷”品种。
让我们来看四川大学教授陈德富专家在他的著作<<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书中说:“成化脱胎瓷:这是一种展示制瓷高超的胎土配方、修坯、烧造工艺的艺术杰作。这种瓷器胎料有特殊配方,修坯工艺极其繁复精细,工艺程序达一百多道:粗修、细俢定型、粘接、修外型、荡内釉、精修、施外釉……等等,而且每一道工序均须极为细心,稍不留意则前功尽弃,人们形容此种薄胎瓷的修胎工艺几乎达到多修一刀太薄,少修一刀太厚的程度。胎体薄过蛋壳,𠘧乎有釉无胎,故名‘脱胎’。不难明白,成化脱胎瓷主要是小件陈设瓷,因制作极其不易,保存很难,传世品极少,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