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看谁将宋仿柴窑当真品(组图)

(2012-03-31 19:29:08)
标签:

杂谈

从北宋宫廷“易定”瓷器的风格看完全不同于柴窑瓷器,这说明北宋朝廷没有仿制五代宫廷柴窑瓷器,但北宋朝廷继承了五代宫廷柴窑瓷器的特殊釉种,并垄断了这种特殊釉恰恰给后人鉴别柴窑瓷器的真伪提供了依据。宋代民窑仿制柴窑甚多,宋代专仿柴窑的两大民窑是:一是南方的吉州窑,二是北方的东窑(因在汴京以东的陈留县而名东窑)。笔者认为宋代民窑仿柴窑有几大难处:一是没有五代宫廷柴窑瓷器的蓝本,𠄞是“青如天”的釉色,三是“薄如纸”的胎釉,四是釉的配方,五是釉的种类,六是制瓷工艺,七是制瓷原料。

柴窑釉是“青如天”,在没有亲眼见过真品柴窑器的情况下将“天”理解为蓝、绿、豆青、蓝带灰色等,因此后仿的柴窑釉多以汝釉、蓝、绿色釉为标准,仿者哪知柴窑还有红、黄等色釉。柴窑胎釉是“薄如纸”,是胎薄如纸呢?还是釉薄如纸呢?或者是胎釉薄如纸呢?胎釉薄如纸的实际厚度标准是多少呢?这些问题是仿者吃不准的,因此就臆造。柴窑器是用失蜡法工艺制造岀胎釉厚度仅1.35mm的琢器。你用旋车拉坯仿柴窑怎么能呢?宋代的拉坯旋车轴的误差尺寸可能比1.35mm还要大,如何达到“薄如纸”?是不可能的。柴窑釉是矿物质配方是朝廷制瓷的绝密绝对不会将配方秘诀流入民窑。优质的瓷石原料和失蜡法制瓷工艺是官方垄断的,民窑绝对不能仿制柴窑瓷的四大特征(优点)。柴窑瓷釉的配方所产生的特点是胎釉不透光和釉中无气泡。仿者往往以石灰碱为釉仿岀的柴窑瓷釉中必然有较多的气泡和透光度很强。

清末的鉴藏家赵汝珍以柴器的“四大”优点来辨柴器的真伪,他的<<古董辨疑>>云:“总之,只要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兹润细媚有细纹者,再不背于时代便谓之柴窑可也。”赵汝珍很重视器物的时代特征,这是民间收藏研究器物的优良传统。可能赵如珍见了故宫收藏的柴窑与“四大”优点和时代特征𣎴符才在<<古董辨疑>>云:“且今世故宫所存之柴器,其真伪亦无法确定。”赵汝珍是一个鉴藏家,在清末时就对世间所藏柴窑有质疑,因当时无柴窑真品他对柴窑的认定较客观地说了一句“无法确定。<<清秘藏>>𠄞卷,明张应文载:“论古代精美瓷器一定要说到柴、汝、官、哥、定等窑。柴窑是不能见到了。我曾见一片残瓷,嵌在带钩上,釉色光泽符合记载,可是胎子较厚。”可见张应文说的那柴窑残片不是真正的柴窑残瓷。因此,柴窑瓷器一定要符合四大优点。

因笔者没有见过故宫旧藏柴窑的图像不加评说,从民间收藏的柴窑图像看,它的各种特征一点不象五代和北宋的风格外,其它四大优点和笔者发现的几大特征与柴窑完全不同,只要将柴窑实物特征比较一下它们的真伪就各自自明。

 

看看谁将宋仿柴窑当真品(组图)

看看谁将宋仿柴窑当真品(组图)

看看谁将宋仿柴窑当真品(组图)

看看谁将宋仿柴窑当真品(组图)

看看谁将宋仿柴窑当真品(组图)

看看谁将宋仿柴窑当真品(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