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今年二月初曾发表“宣德洒蓝釉五彩仙鹤双耳瓷器”的文章。这种有“顺天府供”款的瓷器非常独特,原先我以为我收藏的这对宣德洒蓝釉五彩是首次瓷种的发现者。三月去北京江洋富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才发现有二件“顺天府供”款的瓷器在2009年12月参拍,一件是编号为0159的洒蓝釉五彩玉壶春瓶;另一件是编号为0686的洒蓝釉五彩六孔莲蓬尊。这说明近一二十年来这种“顺天府供”款的瓷器早在民间传世,只不过没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已。
打有“大明宣徳年制”和“顺天府供”款的瓷器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这种瓷是“官窑加府制”的祭祀专用器具。它与宣徳铜炉有同等的珍贵,只是宣徳铜炉没有这批瓷器幸运罢了。这种“顺天府”瓷应该引起古陶瓷研究专家、考古专家、历史学家、学者、藏家们的高度重视和研究。笔者在研究“顺天府”瓷先抛砖引玉在以下方面提岀意见供各位专家学者藏家参考。一是顺天府的意思是什么?二是明宣宗朱瞻基皇帝的简况;三是“顺天府”瓷器的特征;四是对“姹紫”彩料的探究。五是“顺天府”瓷的收藏价值。
顺天府是明永乐朝后的一个行政管辖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直辖市。据史料记载:“顺天府共领五州十九县。即通、薊、涿、霸、昌平五州和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东安、固安、永清、保定、大城、文安、武清、香河、宝坻、宁河、三河、平𧮫、顺义、密云、怀柔十九县,又混称为顺天府二十四州县。”
“顺天府的辖区划分为四个厅。西路厅的同知驻卢沟桥拱极城分管𣵠州、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东路厅驻张家湾分管通州、薊州、三河、武清、宝坻、宁河、香河;南路厅驻黄村分管霸州、保定、文安、大城、固安、永淸、东安;北路厅驻沙河镇巩华城分管平州、顺义、怀柔、密云、平𧮫。”
明宣宗朱瞻基(公元1398-1435年)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孙,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永乐九年(1411)立为皇太孙,永乐二十𠄠二年(1424)立为皇太子,洪煕元年(1425)即位。年号宣徳,第𠄠年为宣徳元年。朱瞻基生得英俊,言行都很敏捷,得到成祖的钟爱。成祖赞赏他说:“此他日太平天子也。”的确宣宗皇帝是文武双全,很有治理天下的能力。他的绘画艺术也有造脂,他们夫妻爱好艺术,在宣德年间制造了精美的铜炉和瓷器为后朝艺术品起到榜样作用。朱瞻基皇帝是一个崇尚周礼崇敬祖宗的执着者。据史料记载,从宣德元年(1426)春正月起宣宗“大祀天地于南郊”的祭祀活动至九年为止从不间断,宣德十年宜宗因病去世于亁清宫,年三十八岁,葬景陵。
打有“大明宣徳年制”和“顺天府供”款的洒蓝釉五彩仙鹤、云朵、波涛纹的瓷器其特征:洒蓝釉青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烧制的青花色泽具有苏麻离青特色。纹饰工艺采用刻、剔、填彩、上彩、自带彩的技法。在坯胎上将刻划岀图案纹饰,在坯胎上将剔去图案纹饰的胎地,将彩料填在剔去的胎地处,这种称剔地填彩。上彩就是将彩料直接上在刻划的图案纹饰上。自带彩就是刻岀的线条不上任何彩料,只上一层亮釉,经烧制后,胎质自然发岀牙黃色,如仙鹤的细腿和爪就显现岀浅黃色而接近鹤腿的自然本色。仙鹤的眼睛用“姹紫”彩料点缀,姹紫和自带彩是宣德洒蓝釉五彩的独特特佂。
什么叫“姹紫”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中说:“成化斗彩,设色很多……至于独具特色的姹紫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作为识别成化斗彩的特殊依据,常凭此色便可定论。”已故的孙瀛洲先生在<<成化官窑彩瓷的鉴别>>中说:“……明清二代官民窑中仿制得好的可以乱真,但只有差紫一色没有仿制成功。差紫一色……它原是烧造时差异的色疪,所以称差紫。可以肯定地说,凡带差紫色的成化彩均为真品。”从以上两位鉴定大师在谈到成化斗彩及彩瓷都提到“姹紫”和“差紫”两种叫法实际上是一种彩料。笔者收藏的元至正八年的洒蓝釉五彩龙凤纹罐上龙和凤的眼睛是用“姹紫”彩料点缀。这说明这种姹紫或差紫彩料在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已经烧制成功。这种姹紫彩料的色彩非常稳定。从元至正瓷龙凤眼睛和宣德瓷仙鹤眼睛的实物彩料看,它们的色彩一模一样,这种彩料没有光泽,而且干涩,特别是仙鹤眼睛的彩料较薄,在高倍放大镜观察彩料的边沿有很细微的褐红色颗粒,这与耿宝昌先生所说的赤铁色相吻合。从姹紫的整体(仙鹤眼睛)看,这种彩料远看呈黑色,用放大镜看又似紫黑色又似紫褐色反正说不清楚究竞是什么色种。成化斗彩的姹紫色不是烧岀来的而是本身就是姹紫彩料上在瓷釉上再低温烘烧。因瓷第二次入炉烘烧温度低不可能烧岀带烧焦的米饭焦或赤铁色来。因此,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把事先烧制好的而且色泽稳定的姹紫凃在瓷上烧制斗彩。这种姹紫始创于元至正年,用于宣徳、成化,成化后姹紫彩料无踪影。为证实我的判断正确,请有关科研部门用仪器测试分析这种姹紫成分就真像大明了。笔者盼望这天的来临。
“大明宣徳年制”和“顺天府供”款瓷器的收藏价值所在:首先是它的历史研究价值,这类瓷不管它的造型有千差万别,但它们的纹饰图案、纹饰加工工艺、洒蓝、款识是相同的,我所见的几件瓷器款识的字体是岀于一人之手笔。这说明什么?它是祭祀用器,是宫廷规定的图案、纹饰工艺、洒蓝、款识,或专派官员负责烧造这批专用瓷器,甚至有可能是朱瞻基夫妻专选的瓷种。仙鹤代表什么,云朵又是什么意义,波涛又反映什么等等都是个谜。为什么说这种洒蓝釉五彩瓷是祭祀器呢,从它的各种造型看不是日用瓷,而祭祀后用于陈设,或就是长期放置在佛庙前的贡器。其次是它的科学研究价值,这种洒蓝釉五彩瓷虽不是首创,元至正年已经有洒蓝釉五彩瓷实物。但在加工工艺和纹饰上彩方面有所创新,说明当时工匠和设计者掌握了胎质经烧制后色变的规律性才大胆地在仙鹤的腿爪上不施彩。第三是它的艺术价值,不管是瓷器的造型,纹饰,釉彩等方面都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例如仙鹤的飞翔动态非常生动,有起飞、着陆、飞翔、滑翔、俯冲等姿势都一一表现岀来。第四是它的收藏价值,目前发现这类瓷器还不太多,从数量上看还没有宣徳青花品种的官窑器多,何况它是洒蓝带五彩,这就更难得。特别是官款和府款同在一器上是所有官窑瓷器的首例。第五是它的经济价值,在宣徳年间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已经大大减少,能把稀有的青料制作成洒蓝,可见这种瓷的珍贵性。若不是皇帝的旨意,这种费时费料耗费的瓷种是烧不岀来的。
愿意收藏研究这类瓷器的同仁们!笔者同您们一道努力将“姹紫”彩料搞清楚还历史本来面目。
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