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紫定刻划人物诗句梅瓶(组图)

(2010-04-06 20:53:32)
标签:

杂谈

    北宋晚期的宋徽宗皇帝在政治上是弱势,但在艺术上他确是名符其实的艺术大师。此时的瓷器艺术品就可见一斑,梅瓶的造型犹如四大美女动人的姿态站在那里。史料记载:“定器在政和(公元1111-1118)、宣和(公元1119-1125)年间造的最好。”首先要把宋紫定器的概念搞清楚,一般指宋紫定器是公元1111至1125年间造的定器。它不是北宋早期更不是南宋时期造的定器。紫定色紫,并不是有的专家说的那样,酱釉就是紫定。紫定器为什么存世量少?因为紫色釉稀少,它是红色矿物质和蓝色矿物质调合的紫色釉。我们知到红色矿物可用朱砂代替,而蓝色矿物就不容易找到,特别是宋时的北方更难找到蓝色矿物。而到了元代,一名叫青花姑娘的人为她未婚夫减轻制陶刻花劳动强度,想找一种颜料代替刻花花纹,于是不怕寒冷上山找颜料,最终找到了蓝色的矿物(鈷料)但不幸的事发生了,这位姑娘冻死在山上。她的未婚夫为了记念她,将这种蓝色矿物称为“青花”。紫定器无二,与钧窑器一样无第二钧。是指紫色釉没有一样的颜色,从传世少量的紫定器实物证实了这个判断。紫釉色的变数大,原因很多,如调剂比例、烧窑气氛、窑温、放置方位等等都会引起色变。

    北宋紫定刻划人物诗句梅瓶的特征:

1.                     款识刻“易定”款。而易定款目前专家学者有四种说法,笔者赞同王利英先生的说法:“易定款与宫廷有关。”

2.                     梅瓶上刻划有仕女、孩童、花草、山石、蝴蝶、诗句(诗句与佛教有关)图案。一个孩童捂着耳朵放鞭炮,一个孩童抱着花生走路,一个孩童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位仕女站在一旁。笔者将这些图案归纳几句词:爆竹声声辞旧岁,手抱花生送贵子,手舞足蹈迎新春,花草芬芳气象新,蝴蝶飞来报福音,母亲一旁乐盈盈,佛光普照在人间。

3.                     梅瓶胎质之细腻洁白,造型之优美,釉色之独特,刻划线条之流畅,人物形态之生动,彩色之鮮艳,描金(填金)之完好,刻划线条较深,纹路宽窄一致,不唯其道道工艺之精湛。

4.                     梅瓶紫色釉在100倍放大镜下观察,发现紫色釉中有红色的颗粒。这是紫定器釉独有的特征,可把这特征作为鉴别真假紫定釉的标准。

5.                     描金金粉的完好符合史料记载定器用大蒜汁调金粉入窑烧造永不脱变的说法(个别器例外)。

6.                     梅瓶上的“宋加彩”,实际为元、明、清的五彩、斗彩打下了基础。

7.                     梅瓶底足处有一圈深色紫釉,是“蜡泪痕”,有的定器在外壁釉中流熔痕迹明显。

8.                     梅瓶采用一匣一鉢正烧,这也是宋时细瓷和官器的特征之一。

9.                     梅瓶高29.5公分。

    有趣的事是上次在北京炎黄古玩收购单位(拍卖公司),扬静荣先生鉴完瓷器后,我将mp4所有瓷器图像一一给他看,他不在意地看了一下并用嘲讽的口气说:“你的藏品都是官窑”转身离去。是的,我收藏的藏品确实是珍品,只不过有的人不认识和不相信而已。著名画家李苦禅先生说:“天下收藏文物古董有两种,一是富藏,二是穷藏。”谓之富藏是有钱人凭财才去收藏,谓之穷藏是用自己的知识和眼力去收藏。笔者属后者。古玩市场往往将真品当仿品卖,也把仿品当真品卖,没有孙悟空的眼睛是捡不到漏的,说真的我的藏品可以说全是捡漏来的,当然也花了不少钱。我收藏的元洒蓝釉五彩龙凤纹罐,宣徳洒蓝釉五彩仙鹤瓶等等都是捡漏的,特别是元洒蓝釉五彩龙凤纹罐捡漏得惊人,200元买下谁相信,我还是在古玩店老板手里买的,他在农民家收的更便宜。后我去问老板,这种盛酒的罐应是一对,下次问问农民,他听那位农民说他爷爷时打破一个,只剩下这只。专家说是景德镇现仿,这么大器型,光是工序都十几道,没有十天半月做不岀来的,还有材料费人工费100至200元哪能制一件洒蓝釉五彩龙凤纹罐?景德镇仿古瓷公司不是慈善单位。据景德镇江西一带高仿明清官窑单位的人说:“每件高仿品的平均价格只在20万元左右。他们公司的高仿品拍遍全世界,包括一些最有名的国际大拍卖公司”[摘自重庆晚报2010.3.21日愽闻周刊.书摘版<<揭秘紫禁城边山西富豪“藏宝室”>>原文<<谁在拍卖中国>>.山西人民岀版社。]

    目前市场高仿明清官窑瓷多,搞得专家和藏家头痛。但是,是不是不能分辨呢?是能够鉴别的。如成化青花、成化斗彩官窑瓷,后历代均仿,特别是康雍朝仿最好,现代也仿而仿品质量也不错。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藏者介绍的成化官窑瓷,说得特征如何的好,而有的拍卖公司还评论叫藏者去参拍。当藏者介绍成化官窑特征之一,胎体透光呈青白色,只是这一条特征就判此物死刑。成化真官窑瓷胎体透光呈肉红色或称杏黄色。已故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在<<成化官窑瓷器的鉴别>>中说:“胎色透微黄或杏黄。”成化以后各朝各代的胎质都没有肉红色、杏黄色。这是成化朝的独有特征。独有特征就能辨真伪,如北宋紫定器的紫色釉,在紫色釉中见不到红色颗粒,就不是紫定器。再如,元代晚期烧制的“姹紫”料用于元洒蓝釉五彩的龙凤眼睛,用于宣德洒蓝釉五彩的仙鹤眼睛,用于成化斗彩的“姹紫”色。除了这三个时期外,后各朝各代无踪影。这个“姹紫”也是独有的特征。

    说到捡漏,还有一件宋元时期的法花三彩瓷在等着我呢。此三彩瓷有黃、绿、黑三色,釉质似玻玏般的透亮而美丽。法花釉是琉璃派生岀来一种釉料,有学者说始于宋,有学者说始于元。明代有这种法花釉瓷。清初努力仿制,但不是釉色黯淡就是釉色混浊。特别是黄釉的金泊色是无法仿效的。到了雍正期停烧法花瓷。这件法花瓷我在一位古玩店老板家发现的。大多藏者不认识,甚将它视为臆品或新品,我估计此件法花瓷不易卖岀,我给老板说,你先卖,如果没人要最后便宜处理给我。

    我在网上见到山东一位藏者的一件元洒蓝釉刻花梅瓶。估价11位零,实际是无价。洒蓝釉的釉色与我的元洒蓝釉五彩龙凤纹罐釉色一样,并且也是青花款“大元国至正八年”只是少了一个“制”字。款的字体如岀自于一人之手。说明元代晚期确实生产过洒蓝釉瓷。这类元代新品种不能小视之,这类瓷釉的发现有极其重大的研究价值,我在前几篇文章中曾提到了元洒蓝釉五彩瓷的重大意义,这再次重申,它关系到陶瓷史的重大突破,还历史的真象。

           北宋紫定刻划人物诗句梅瓶(组图)

                 北宋紫定刻划人物诗句梅瓶(组图)

                 北宋紫定刻划人物诗句梅瓶(组图)

                 北宋紫定刻划人物诗句梅瓶(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