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腊八粥

(2009-01-02 10:29:36)
标签:

腊八

腊八粥

杂谈

分类: 生活

腊八粥

 

明天就是“腊八”了,老百姓在这一天都要熬煮“腊八粥”,喝“腊八粥”。为什么呢? 

“腊八粥”的由来和传说 

腊八说话就到了,一到这会儿,京城的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开了,熬腊八粥、二是泡腊八蒜。别小瞧这熬粥和泡蒜,还真有着历史的渊源和十分的讲究。 

说起这腊八的来历,众说纷纭,直到今天也没个定论,但说法儿最多的是说和宗教有关。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古时候腊八粥没有现在那样复杂,就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熬粥的材料逐渐的多了。南宋人周密在他著的《武林旧事》就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其实,无论是熬腊八粥还是喝腊八粥,都是体现年成好和大丰收的意思,因为它是用江米、黄米、白米、高梁米、大豆、云豆、豇豆等、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五谷杂粮、干鲜果品混合成的一种粥,这不正式集中反映大丰收的成果吗。 

   咱再往前说,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里就记载了“腊八”,是这样说的:“十二月蜡日也 ------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蜡日”,南北朝时始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古时的春节,实际上从这天就算开始了。

您说这“腊八”的历史久远吧。

老北京人历来把腊八视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早年间,一到这个时候儿,商家就开始下达帐贴儿,准备要帐,所以人们一语双关的说:“送信儿的腊八粥”。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燕京岁时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这是对清代腊八粥的描述,可算是色、味俱佳了,其实这样的熬粥水平也仅限于一些朱门大户。后来又有所谓“细粥”之说,其用料为:菱角米、芡实(鸡头米)、薏仁米、干莲子(去心)、白江米、白米、红枣(煮熟后再放)、琐琐葡萄、百合瓣等。同时还要配以粥果,如:桃脯、杏脯、苹果脯(切丝)、青丝、红丝、核桃仁、松子、桂元肉、潮白糖、二贡糖(台湾产高档蔗糖)。对于这样的“细粥”,一般平民是喝不起的。平民百姓过腊八节将是另一番情景。

 那时候的米粮店,一进腊月就将芸豆、豌豆、小豆、豇豆、绿豆、小米、大米、高粱米花生米等搀杂在一起出售,谓之杂豆米、腊八米。一般人家就将这种杂豆米加上小枣、栗子之类的干果,熬成粥之后再加上红、白糖,还有的加上玫瑰、木樨(腌桂花)等甜调料。如是比较讲究的,就首先要注意粥的颜色。这样,凡带有深色的杂豆均不能用。只用糯米、薏仁米、菱角米、鸡头米、莲子肉等原料煮成粥,雪白透明,质地精细。然后放在盖碗儿或特制的粥盒里,铺上蜜饯果脯(青丝、红丝、桃脯、杏脯、苹果脯之类)、荔枝肉、桂圆肉、桃仁、松子、染红的瓜子仁和青、红丝,谓之粥果儿。还要摆出图案和花样来,谓之“八宝粥”。

熬腊八粥也个俗成的规矩。熬粥人必须虔诚如法,终夜熬制,天明则熟。绝对不准将粥熬糊,否则“大凶”,其家必有死丧之事。另外,凡家主人亲丧未满三年“守制”的,一律不熬粥。有的穷户因熬不起粥,故借口“怕熬糊”而不熬粥。 

腊八粥熬好后,先盛上几碗摆在供桌上,敬神祀祖。祭祀完毕,再从锅中盛出一些分赠给亲朋友邻。以腊八粥送人,一定不能太晚,最迟不得过午。送完粥以后,全家老小便聚在一起喝腊八粥,孩子们往往是早就等得急不可耐了,双手捧着粥碗不松手,就象抱着脑袋喝一样。其时令正值隆冬,屋外冰天雪地,北风呼啸,一家人围坐在小炕桌旁,吃着热呼呼的腊八粥,真是又甜、又香、又暖和,好象整个小屋都充满了春意。老北京的平民,尤其是一些穷苦人家,过腊八节如果真能痛痛快快地将腊八粥喝个饱,那也真算是一种福份了。

腊八,除了熬腊八粥外,民间还有用米醋在坛子里泡“腊八蒜”的风俗习惯。从腊月初八封上坛子口,放在较暖的屋子里,到除夕夜间吃大年饺子时,才打开受用。泡好的蒜都是碧绿的颜色,就向翡翠一样,配上深红的米醋,煞是好看,给家宴上增添了节日色彩。

怎么样,该过腊八了,您准备下了吗! 

 

腊八粥的做法 

    材料:糯米1杯、小红豆100克、葡萄干、花生仁、莲子、红枣、桂圆干、松子各50克、砂糖300克
  作法:
  1、糯米洗净,浸泡一个晚上,小红豆洗净,浸泡约4小时。
  2、小红豆、莲子、花生仁放入内锅,烟叶水6杯,移入电锅中,外锅加水1杯,蒸至开关跳起;加入糯米,外锅再加水1杯,续蒸至开关跳起;再加入红枣、桂圆干,外锅加热水半杯,继续蒸至开关跳起,再拌入松子、葡萄干及砂糖300克即可。
  
  如果你想腊八那天也想给家人一份心意,又不便起早排队,不妨自己动手煮。这里给大家介绍甜、咸两种口味的腊八粥做法———
  做法一:主料:糯米、桂圆、糖;配料:莲子、银耳、红枣、百合、山药、绿豆、红豆(其他像胡桃仁、松子仁、芡实都可以加,看大家高兴了)。
  糯米50克先泡10分钟,加6杯水,大火煮开,改中小火煮20分钟,加桂圆、糖再煮10分钟,最后加入煮好的配料再煮沸就OK了。
  做法二:主料:小米、玉米、黄豆、绿豆、红豆各2汤匙;配料:碎猪肉约100克,莲子、栗子数粒,盐少许。
  先把各种豆类在冷水里浸30分钟,滤干;莲子去心,栗子去皮;水烧滚,先将豆类放入煮约15分钟,再放入其他材料,水再滚后用慢火煮约45分钟即成。
  按照老底子的风俗,腊八粥是要腊月初七晚上开始做的,洗米、泡果、剥皮、去核,到后半夜开始煮,要用微火炖到第二天清晨,这腊八粥才算熬好。做好后,要先送亲友,而且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今天使腊月初七,正好在假期,大家有时间和兴趣,不妨为家人做一次正宗的腊八粥,全家享受一下传统风俗的快乐。
  要是做多了吃不光怎么办?如果那样,这里就要先恭喜你了———按风俗讲,腊八粥吃不光,是好兆头,年年有余啊!
  最后还要提醒一下老人们,腊八粥味道虽然好,但不要多吃,毕竟里面的莲子、花生什么的不易消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