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乡深处的生日烛火(小小说)
(2025-09-06 14:34:48)
标签:
情感文化原创 |
分类: 施泽会的小小说 |
红色故乡深处的生日烛火(小小说)
清晨五点,蒋秀芳摸黑坐起身,灶台里的余烬还带着微弱温度。她从樟木箱底翻出用红布裹了三层的铁皮饼干盒,数出第四十一张皱巴巴的一块钱纸币。窗棂上的冰花映着她掌心磨出的厚茧,几十年来每个赶集日蹲在供销社门口卖土鸡蛋的记忆,像针一样扎进指缝。
"妈,您这是干啥?"蒋秀芳的另一个儿子问母亲。孙子揉着眼睛站在堂屋门槛上,小棉袄领口还沾着奶渍。蒋秀芳慌忙把钱塞回盒底,转身往灶膛添了把柴:"给你叔叔......买点纸钱。"铁锅"滋啦"一声腾起白汽,她望着水面漂浮的红薯片,突然想起1983年10月那个冬夜,儿子临走前把碗里的荷包蛋夹给她的模样。
长途汽车在盘山公路颠簸了七个小时,蒋秀芳攥着褪色的烈士证,指节泛白。陵园管理处的小张接过证件时愣住了:"您是周文明同志的母亲?我们以为......"话没说完就被老人颤抖的手打断:"我儿喜欢吃花生,城里的花生没有我们家乡的花生好"
暮秋的阳光斜斜穿过银杏树梢,蒋秀芳蹲在墓碑前,把炒花生一个个剥开放在石台上。锡纸包装袋上的油渍洇湿了碑文中"革命烈士"四个烫金大字,她用袖口反复擦拭着照片里穿军装的年轻面孔:"文明啊,娘带了您最爱吃的......"风卷起几片枯黄的叶子,落在她新纳的布鞋上。
"大娘,这是周文明战友的立功功奖章。"守陵老兵从褪色的红绒盒子里取出军功章,黄澄澄的五角星在阳光下闪着光。蒋秀芳的手指抚过边缘的缺口,突然想起儿子十五岁那年,用弹弓打下麻雀给她补身子的往事。儿子的弹弓枪法非常精准,弹不虚发。麻雀被他用弹弓击落很多只。村里的李大爷说,你娃儿是个当兵扛枪的料。
暮色四合时,老兵执意要送她下山。走到陵园门口,蒋秀芳突然回头望向那排整齐的墓碑:"同志,能帮俺照张相不?"她把军功章别在洗得发白的蓝布褂上,挺直腰杆站在儿子的墓碑前,风把她稀疏的白发吹得猎猎作响。
返程火车上,蒋秀芳从贴身的布袋里掏出个油纸包。层层打开后,是块已经硬邦邦的糖炒栗子糕,这是陵园门口小卖部的姑娘偷偷塞给她的。望着窗外掠过的万家灯火,她突然想起邻居王婶说过的话:"秀芳啊,你儿子是为大家伙牺牲的,我们都非常怀念他,你是光荣的革命烈士家属。"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孙子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屏幕里,小孙子举着张画满红五星的奖状:"奶奶快看!老师说我画的解放军叔叔最威风!"蒋秀芳笑着把栗子糕凑近镜头:"等奶奶回家,给你做好吃的......"话没说完,两行热泪滴在油纸上,浸出朵朵黄花。
2025年深秋的某个清晨,社区志愿者小陈在整理烈士档案时,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照片。黑白影像里,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胸前别着军功章,站在墓碑前笑得灿烂,石台上的炒花生仿佛还冒着热气。照片背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吾儿文明,娘今日荣光。"
革命家故乡潼南红色深处,14军参战老兵从各自的家里出发,买了各种生日礼物和生日蛋糕,带来了生日红包,来到烈士周文明母亲蒋秀芳家中,给她庆祝九十岁生日。
蒋秀芳母亲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要是周文明还活着,也应该有孙子孙女了。你们一路出去参军当兵,一起参加老山战斗,为啥周文明就没有回来?”母亲说后,脸色凝重,慢慢低下了头。
在坐的参战老兵,脸上陷入了沉思,不知道用什么话来回答母亲的问话?有的战友低着头,有的战友望着远方,有的战友安慰母亲,有的战友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点蜡烛,母亲,你许个愿吧,吹蜡烛。母亲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走路也不方便了,她靠拐杖辅助行走,不过,今天母亲特别高兴,来了这么多儿子周文明生前的战友,还带来了很多生日礼物……
母亲,我们都是你的儿子,给母亲敬礼!战友们齐刷刷的给母亲敬礼!在坐的各位都感到惊奇,震撼。
战友们唱起了《战友之歌》“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
秋日的阳光透过档案馆的玻璃窗,照在"老山战役烈士名录"上。在周文明的名字旁边,不知谁用红笔添了行小字:"其母蒋秀芳,几十年如一日思念儿子周文明,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