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
(2015-10-15 21:11:25)
今天花了整个上午的时间给项目组面试。如今公司要做变革项目,要完全从业务部门抓人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得已只好申请人力预算,项目组自己从外面新招一部分充实项目团队。当然,除非是业界其他公司来的高端(是否真的高端另当别论),一般新员工一到两年内主要做一些协助性的工作。第一个应聘者年过40,工作了超过18年了。不过就其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来看,很难有多大的上升空间了。项目组急着要人,给个不算高的但能cover他所期望待遇的级别,估计也能顺利招进来。第二个应聘者具有10年IT工作经验,之前在F公司工作,一直从事物流系统的开发工作,对业务非常了解,沟通表达能力也还不错,应该能够顺利入职。近些年公司招了大量来自F公司的员工,普通的感觉是,能够踏踏实实干活。但可能由于定位的差异,相当一段时间内(5年?)很难担当大任,如架构性的工作。谈到此观点时,项目组一个同事来了一句“主要是有‘台干’的天花板”,想想也是。
由于培训中心没有常规早餐,只好在咖啡厅吃点面包。虽然贵点,不过由于离宿舍更近,早上多点时间看书。今天早上重读了朱光潜的《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收获很多。“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周所画的那个全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当然,距离是一方面,不同的视角,也是发现“另一面”的重要手段。
“旅行家到了一个新地方总觉得它美,就因为他还没有和他的实际生活发生多少关联,对于它还有一种距离。”其实不仅仅是旅行家,对于一个普通的游客,同样如此。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