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叫去参加一个兄弟部门的工作座谈会。虽然不知道无缘无故为啥要开,看到部门大领导都去了,也不敢不去。原来是又一个“外来和尚”也许因为“水土不服”,呆了大概两年之后另谋高就去了。这个哥们来自香港,来公司之后担任一个三级部门的主管。由于平时业务往来不算多,并不了解其实际的水平,但至少没有能够充分表现出来吧。虽然人还没走,会上但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部门的组织气氛问题,大领导也直言不讳的提出大家士气不足。此情此景,不知道那位老兄心中作何感想。
近几年来,公司各个业务口为了能够在运作管理上快速的提升,除了引入国际之名顾问公司的顾问以外,还从海外(包括香港)招了不少高端,也就是“外来和尚”。都说外来和尚好念经,但在实际工作中,其效果却不容乐观。光从我们部门来看,也先后有不少外来的和尚加入,有从西方友商过来的,也有香港台湾同胞。有些晃荡一阵后离职了,有些虽然还在这里努力着,但所念之经并没有“感化”到多少人。
作为类似我这种土生土长的纯种土鳖,其实从心底真的是希望得到外来和尚给我们带来真经的。然而,这些“外来的和尚”并不是每个人都曾经到“西天”取得了“真经”。如果没有真经,初来乍到时热闹一阵之后,大家看到也就如此,自然不会买帐。大部分真正有能耐的和尚不一定愿意来中国工作,这是不争的事实。就我们的工作而言,我们发动了国际猎头打探到我们的友商相应的岗位,人家也就不超过20人,而且都基本属于光头一个级别了。除非咱们提供给一个带“C”什么“O”的头衔给人家,否则肯定免谈。对于人家来讲,当前的待遇绝对低,如果考虑来中国工作,只能算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新的挑战。
其次,即使是外来的和尚有一些真经,要把这些真经溶入到现在的公司文化,也是困难重重。语言的差异是不可忽视的,虽然我们都懂英语,也基本能表达,但这毕竟不是我们的工作语言。技术方面的还好一点,也管理方面的就难一些,很多东西用第二语言难以真正表达出那种“韵味”。我经常开玩笑说,汇报时用汉语比英语更加紧张,因为用英文讲时比较简单。即使讲得不透彻,领导也会认为是语言的问题,而不是内在的逻辑问题。老外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并不是单向的念经就能解决问题。他需要更多的从我们不经意的谈话中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和想法,才能真正让他的想法溶入到我们的工作中,而这一点短期内是很难做到的。
总的来讲,东西方地域、语言、文化的差异,都是公司引入国际化真正高端难以逾越的障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