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胶片(PPT)制作的三种境界

(2009-07-13 20:56:50)
标签:

胶片制作

it

分类: 我的IT生涯

    在江湖上浪迹多年,胶片(PPT)已经几乎成为了我唯一的挣口饭的工具。多年来一直以为自己胶片功夫还可以,哪知最近被老大经常打击得“傻了”。不禁心里嘀咕:这究竟是咋啦?这两天突然有些感觉了,总结起来:胶片制作大概分为三种境界:让明白人不明白;让明白人明白;让不明白人明白。

 

境界一:让明白人不明白

    当然,这是最差得境界。简单的讲,你在胶片中所要表达的内容,让本来很明白这些内容的人看起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究其原因,是写胶片的人并没有想清楚,所谓的逻辑混乱。此时,胶片的写作技巧越高明,越是让大家不明白,让人似乎听起来有些许道理。

 

境界二:让明白人明白

    这个境界在有一定造诣之后,大家都能达到这个水平。记得在若干年前,有程序员转做系统分析之后,用得最多的便是Word,一个不大的系统,概要设计能写上二三十页,其内容之详尽,足以让编码的看得明明白白(自我陶醉一下)。想起对前一阵的一个Case,我的一项交付内容,通过一页胶片描述了整体的业务逻辑,在最后项目领导组评审业务方案时,几乎成了整个胶片唯一的亮点。哪知在项目组之外的其他部门评审时,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在此之后,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么直观的内容怎么就看不明白呢。总结之后,我现在的水平大概停留在让明白人明白,毕竟项目组内部对这些内容非常清楚,我唯一做的便是通过胶片将其显现化了,明白的人一看当然觉得明白,其实只能说我将明白了。

    当然,要想让明白人能看明白,其实也不容易。首先最关键的是,你要自己对业务方案明白了,了解个中的各方面细节。然后,使用胶片的形式,加以小小的技巧,你便轻易的所要将的内容说明白。此时其实不一定是PPT,使用Word效果也一样,只要多一点耐心,读者(或者听众)还是能够明白你所讲的内容。

 

境界三:让不明白人明白

    当我们的材料再往高层汇报时,问题就出现了。我们的材料往往是把一堆的内容罗列在胶片里边(当然不是简单罗列),但毕竟内容还是很复杂。高层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很难通过我们的材料了解清楚方案的核心内容,更难以判断我们是否真正把我的问题的关键所在。而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清楚业务细节的基础上,去高度提炼核心的内容,也是我们常说的“把书读薄”,让不关心细节的人很快就明白你的核心想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救星回来了
后一篇:飞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