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钱,别人用
这个标题的缘起是一些公司消息:
张裕B入股恒丰银行;
自然美一直想退市;
现代美容的老板毫不羞耻的给自己发高工资;
中工国际和外运发展被注入劣质资产;
看到报道称苹果公司“就是”不喜欢分红;
黄山和丽江旅游的“酒店”冲动;
茅台,五粮液、恒顺,等等等等...
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中小股东(散户)来说,应该睁开看世界,睁大眼睛看公司,没错,就是那帮家伙!他们正在挥霍你的钱!
没错,如果不是你的钱,他们肯定不会挥霍得那么潇洒那么愉快!
如果说巴菲特总是在讲持有股票要把自己当成公司的股东,“不准备持有十年就不要买入”,那么我会把这种思想看成一种“迫于无奈”的安全边际。要知道,格雷厄姆曾经说过经商的要点,“不要让别人操作你的钱”是那么符合人性,至今仍然是所有做生意的人的首要考虑因素。
如果没有任何控制股权的可能,就把自己视为公司拥有者,显然是比较书生气的可笑行为。要知道,“他们”坐在会议室里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而我们只能望洋兴叹用脚投票。
宽容过失
不过我仍然劝告自己要宽容管理层的过失,世界上不太可能存在完美的公司,甚至连完美的管理层或者大股东都不存在---连完美的自己,也不存在。以前曾经写过文章劝告自己不要对自己投资过程的各种策略和操作要求太过苛刻,现在我也要容忍某些管理层的过失。
这种容忍来得无奈,从而显得很做作。面对并非由自己操盘的自己的钱,可能的选择只有两种,一种是卖掉股票走人;另一种是没有更好的标的被迫容忍。因为贪婪而执行具备风险的操作,真是无可奈何,做生意或者做投资,途径大抵如此。
不过事实也许没有那么坏,很多时候,管理层或者实际控制人可能是好心办坏事;另一些时候,他们可能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贪婪;甚至不排除有时他们是被迫作出不良的决策。那么我们分辨他们的过失,便可能有一些更好的立足点,比如说:
如果管理层是诚信的,过失不致使人怀疑他们的诚信,可以宽容;(伊利?)
如果管理层是关注中小股东利益的,过失不致怀疑他们的“剥夺财产”动机,可以宽容。(张裕?)
写到这里,不免又想到,买入时对管理层的判断是多么重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合理的结构
从以上我的看法,可以发现以往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是不够的。如果对公司治理结构早有一个定性的看法,那么可能更加适应之后发生的意外状况。
趁着自己暂时没有看过这方面的资料,充分“想象”一下各种可能,我觉得对以下几种结构是可以作出少许判断的:
大股东绝对控股且自任管理层;或者管理层收购后管理层绝对控股。这种情况大股东即管理层,没有利益制约,他们可能作出两者其一的选择:
为了自身利益,利用关联交易或其他交易手段获利,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发极高工资,满足自身利益。(现代美容)
提高公司长期价值,以此满足自身利益。
如果大股东绝对控股但不管事,聘任专业管理层,那么两者间将存在利益冲突,因为大股东强势,则公司将主要偏重于公司价值最大化。
如果有几个无法绝对控股的大股东,聘任管理层,那么利益冲突中管理层可能更强势,公司将主要偏重于管理层利益最大化。(中集)
如果是公众公司,股权分散,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唯管理层利益马首是瞻。(万科,平安)
写完本文,再回头看看:它们为什么要上市?,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股票,不愧为高风险投资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