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青海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省属企业,公司位于中国最大的干涸内陆盐湖-察尔汗盐湖,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钾肥工业生产基地,是青海省四大优势资源型企业之一,也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内的龙头骨干企业。
公司前身为青海钾肥厂,1996年作为青海省的首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更名为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实行母子公司的组织结构,与所属各公司之间为资产纽带关系,各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集团公司是决策和资产中心,各公司是成本和利润中心。盐湖集团1997年将氯化钾生产经营主业重组为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盐湖钾肥”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公司成功地按照“加强控制、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实现了三年扭亏目标。
2007年11月29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了盐湖集团收购数码网络整体上市方案,“st盐湖”(000578)股票已于2008年3月11日复牌上市交易。目前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0.6762亿元人币,现有职工8000多人。现全集团有5个控股子公司,3个分公司,3个全资子公司,3个参股子公司,1
个国家级技术中心。集团现拥有200万吨钾肥生产能力,资产总额达到170亿元。
作为国内首家大型钾肥工业生产企业,地区的艰苦性,企业代表行业的唯一性和钾资源的集中性,构成了企业的鲜明特征。经过多年的发展,盐湖集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化工产品生产、后勤服务、建筑安装、工程监理、酒店和物业管理、百货、资本运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集团公司。
[资源情况]
“察尔汗”是蒙古语的音意,意为“盐的世界”。察尔汗盐湖总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湖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钾、钠、镁、硼、锂、溴等自然资源,总储量为600多亿吨,其中仅氯化钾表内储量为5.4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7%;氯化镁储量为16.5亿吨,氯化锂储量800万吨,氯化钠储量426.2亿吨,均占全国首位。整个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超过12万亿元,是发展我国盐化工业的战略宝地。盐湖开发和综合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在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生产经营情况]1996年盐湖集团研制成功了反浮选冷结晶技术,1996年年实施了40万吨扩能改造,使盐湖集团氯化钾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实现了盐湖集团发展的第一次飞跃。2000年,青海100万吨钾肥项目被列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首批十大项目之一,也是十大项目中唯一一个产业化项目。2000年5月开工建设,2005年生产钾肥90余万吨,2006年实现达标、达产,产量达到105万吨。2007年盐湖集团生产氯化钾195.98万吨,销售钾肥186万吨,实现氯化钾销售收入36亿元,全集团实现利润20亿元,全集团上缴税金4.2亿元。2008年盐湖集团生产氯化钾216.95万吨,销售钾肥135万吨,实现氯化钾销售收入47亿元,全集团实现利润33亿元,实现净利润28亿元,全集团上缴税收7.5亿元(不含增值税)。
[技术进步情况]企业多年成为青海省支柱企业;“盐桥”牌注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质量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专利-反浮选冷结晶技术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金奖;水采船制造技术获得国家重大技术成果奖,该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盐湖集团被认定为“中国钾肥制造行业排头兵企业”,所属“盐湖钾肥”进入上市公司综合业绩前30名企业并已连续8年进入上市公司50强,荣获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金牛奖百强、A股市值百强、股东回报百强,中国上市公司金牛奖百强评选十周年特别奖基业长青奖,中国化肥企业100强,中国A股公司最佳投资者关系管理百强;企业继续成为青海省财支柱企业、青海省优秀企业、青海企业50强、青海省最具影响力十大诚信单位、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国际信用企业、百万吨钾肥产品综合利用优秀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在全国化肥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中名列第二;青海省安全生产管理先进企业、海西州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青海省安康杯竞赛活动先进单位。
[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情况]
(一)、盐湖综合利用一、二期项目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盐湖集团投资120亿元,分两期建设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装置包括66万吨尿素/年装置、22万吨/年PVC装置、
20万吨硝酸钾/年装置、13万吨氯化铵/年装置、7万吨/年碳酸钾装置、10万吨甲醇/年装置、10万吨烧碱/年装置、6万吨氢氧化钾/年装置(固状片碱),空分装置,配套建设供热中心。
综合利用一期工程,2004年开始筹备筹建和建前准备,2005年开工建设,计划2008年底建成,2009年上半年陆续投入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
综合利用二期工程,工程三通一平工作已全部完成,大部分长周期设备、大型设备已完成招标进入采购制造阶段。各子项目的初步设计已全部完成,整个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已完成,各主要装置的土建和施工图设计已全面展开。计划2010年年底建成,2011年投料试车。
上述两个项目的特点:
——资源组合优势:项目实现了盐湖资源与天然气资源的结合,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创,两种资源的组合为盐湖化工产业拓展和形成产业群,创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产业链优势:在氯化钾的深加工过程中,形成了尿素、PVC、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甲醇、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铵八种产品,整个生产流程中原料和副产品闭合利用,产业链自然延伸,无污染、无排放,实现了钾盐到钾碱,无机向有机的跨越。是循环经济的典型项目。
——规模化和产品质量优势:氢氧化钾和碳酸钾在亚洲乃至世界是最大的装置,高起点规模化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改变市场竞争格局。主要和关键设备面向世界市场选择,自动化控制水平高,技术装备水平高,产品品质与世界标准接轨。
——集约化水平高:针对化工装置的高耗能特性,配套了热电项目,电、汽、化工一体化,集约化经营程度高。
上述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届时盐湖集团资产总额将突破155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年销售收入可达到85亿元以上,年利润30亿元左右,为国家和地方实现各种税收9亿元左右。
(二)、盐湖综合利用三期项目建设情况
为了加快盐湖镁资源综合开发,形成有色金属——煤化工——盐化工——建材产业链,我们抓住国际上掌握卤水炼镁核心技术的工厂关停转让这一有利时机,经过多次考察,确定引进氯化镁脱水制无水氯化镁电解生产金属镁技术,并将整个工厂搬迁引入,可大大缩短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科技研发速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为进一步大规模开发盐湖镁资源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
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三期工程由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组成,项目总投资约60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值近400亿元。先导项目为10万吨/年金属镁、60万吨/年甲醇、50万吨/年PVC、100万吨/年纯碱及配套热电联产,投资约160亿元。目前已完成了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在省发改委的备案工作。公司技术人员已和有关方面专家赴加拿大进行设备拆迁工作,拆迁、商检、运输等实施工作正在同步进行之中。主体院和专业设计单位已基本确定,已陆续开展设计委托。项目厂址选定在青藏铁路察尔汗站铁路以东,团结湖南岸。目前氯化镁脱水技术制取金属镁装置中的电解、铸造部分的第一批主要设备已部分运抵盐湖,整个拆迁计划到2009年6月份全部完成。
(三)、坚持科技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科研所院合作开发盐湖镁、锂资源。
1、一万吨碳酸锂项目进入设计施工阶段。在200吨碳酸锂实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集团与核工业北冶金化工研究院合作,投资5.33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碳酸锂项目,组建了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吸附法—卤水提锂技术是新工艺新技术,具有针对性和独特性,该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锂回收率达到70%以上,产品纯度达到99%。2009年进入投料试车。在1万吨碳酸锂项目成功运行基础上,我们拟及时扩建适当规模的碳酸锂项目,并就氯化锂、钴酸锂、金属锂、锂电池等下系列产品进行开发和研究,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延伸锂产业链,并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
2、无水氯化镁研发产品品位提高到99%。集团与华东理工大学等五家股东单位投资组建了盐湖镁业公司,开发无水氯化镁项目,通过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改造,经多次选型,订购符合工艺要求的小型煅烧设备,生产出了99%的优质无水氯化镁产品。下一步试验考核完成后,进行万吨级无水氯化镁装置的建设。
3、氢氧化镁项目试车满足工艺要求。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年产1000吨高纯微细氢氧化镁项目。现已开发出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常合成--水热改性技术,通过试车,设备基本满足工艺要求,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企业的标准。
(四)、积极引进东部沿海营企业技术、资金,盐湖精细化工项目启动建设
为了推动盐湖资源开发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盐湖集团与海虹控股公司等五家企业签订投资合作书,共同投资年产10万吨ADC发泡剂一体化项目,投资额为10亿元人币。该项目将消化综合利用项目一、二期工程生产的10万吨烧碱、22万吨尿素、7万吨甲醇,将进一步延伸盐湖资源和盐湖化工产业链条,形成循环经济的典范。项目已于2008年4月开工,建成后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21亿元、利润4亿元、税收2亿元。
上述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届时盐湖集团资产总额将突破300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年销售收入可突破200亿元以上,年利润50亿元左右,为国家和地方实现各种税收30亿元左右。
[发展蓝图]盐湖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钾工业基地,今后几年将建成中国最大的镁工业基地、碱工业基地和锂工业基地。盐湖中镁、钠、锂、硼资源优势突出,开发条件具备,技术成熟,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在盐湖地区建设盐湖工业园区,在大柴旦地区建设煤化工业园区,形成钾盐、钠盐、气盐、镁盐、锂盐五大产业群。实现盐湖资源与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的结合,使产业链自然延伸,无污染、无排放,实现钾盐向钾碱、无机向有机、有机向精细化工、化工行业向有色金属行业的跨越,早日实现将我省盐湖资源这一重要经济支柱做大做强的目标。
具体项目包括:
钾盐产业群—300万吨氯化钾、20万吨硝酸钾、8万吨碳酸钾、7万吨氢氧化钾;
钠盐产业群—100万吨纯碱、50万吨烧碱、5万吨氯酸钠;
镁盐产业群—2010年形成5万吨氧化镁、无水氯化镁,2013年再建设10万吨金属镁;
锂盐产业群—2万吨碳酸锂、3000吨氢氧化锂;
气盐产业群—66万吨尿素、120万吨PVC、70万吨甲醇、10万吨ADC发泡剂、5万吨乌洛托品。
这些项目群投资大、关联性强、技术要求高,项目逐步建成后,必将对壮大盐湖集团实力、拉动地方产业、振兴青海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盐湖集团将从单一的钾肥产品生产逐步转向钾盐深加工、盐化工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煤化工相结合的下产品发展,实现盐湖资源与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的结合,使产业链自然延伸,无污染、无排放,实现钾盐向钾碱、无机向有机、有机向精细化工、化工行业向有色金属行业的跨越,早日实现将我省盐湖资源这一重要经济支柱做大做强的目标。
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到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50-400亿元,利润突破80亿元,税收突破30-40亿元,提供2万个就业岗位,职工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挺进中国500强企业行列”的总体目标。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简介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距西宁750公里。盐湖东西长160多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盐层厚约为2—20米,面积5800平方公里,海拔2670米。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还出产闻名于世的光卤石,它晶莹透亮,分外可爱。伴生着镁、锂、硼、碘等多种矿产,钾、盐资源极为丰富。
又名察尔汗盐池。海拔最低点为2200多米,由达布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4个盐湖汇聚而成。格尔木河、素棱果勒河等10多条内陆河注入。由于降水量极少,大量水分通过蒸发流失,形成深厚的盐层,湖内盐盖厚30米左右,最厚处达60米。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储量达20多亿吨。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通过盐湖,路基全是用盐铺成,长32千米,分别被称为万丈盐桥和钢铁彩虹。
“察尔汗”是蒙古语,意为“盐泽”。盐湖地处戈壁瀚海,这里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份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因长期风吹日晒,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湖面板结成了厚厚的盐盖,异常坚硬。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盐湖上还有一条长32公里的公路和铁路穿行而过,是一座浮在卤水上的“万丈盐桥”,公路和铁路是格尔木至敦煌公路的一段和青藏铁路的一段。
尔木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境内的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面积5658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各种盐总储量超过600亿吨,钾肥年产量超过400万吨。
关于“两湖”的几个简单分析
一,根据公司的经济发展目标:“到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50-400亿元,利润突破80亿元.....挺进中国500强企业行列”的总体目标,计算000578的每股业绩为:80/30.7=2.61元,昨天的收盘价格为26.14,是否低估?
二,根据公司的资源储备情况:“......整个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超过12万亿元”,假设开采成本为60%,那么120000亿X40%=48000亿元,而目前两湖的总市值加在一起才不到1100亿元.另外:整个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超过12万亿元,全部沪深股市的流通市值目前也只有十几万亿.两湖是否整体低估?
锂:000578具备新能源概念
一,氯化锂储量800万吨;二,10000吨碳酸锂项目进入设计施工阶段。在200吨碳酸锂实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集团与核工业北冶金化工研究院合作,投资5.33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碳酸锂项目,组建了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三,未来锂盐产业群—2万吨碳酸锂、3000吨氢氧化锂......
钾: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
钾肥对农作物并非可有可无。经向国内知名复合肥企业技术主管了解,对于大田作物,一季不施钾肥对产量、品质影响不大,如果第二季再不施用就会对农作物产量、品质产生较大影响;对于经济作物,必须施用钾肥,否则当季就会对产量、品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钾肥对农作物而言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的。
商品价格有涨有跌实属正常,钾肥价格长期仍然看涨。根据公告计算,目前公司氯化钾销售价格在3300元/吨左右,折合485
美元/吨,大幅低于国际氯化钾价格,也显著低于2008 年我国氯化钾进口价格。预计2009 年我国进口钾肥谈判结果将在500
美元/吨以上,公司氯化钾售价应不会再继续大幅下调。
回顾世界化肥史,在过往的一百年里,氮、磷、钾三种肥料中只有钾肥的价格抵御了长期货币贬值,实现保值,而氮、磷肥则处于持续贬值状态。长期来看,未来钾肥价格仍将继续上涨,而石油价格上涨将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一想到中国有15亿人口,有15亿个"胃",而中国又是一个缺"钾"的国家.....
镁:应用到大飞机/航天航空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新华网格尔木4月3日电(记者文贻炜 任晓刚)4月2日,来自北美价值数十亿元的电解金属镁装置,远渡重洋,落户青海盐湖工业集团镁钠工业基地。这批世界最先进金属镁生产设备的安全抵达,标志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核心项目——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全面启动,中国“盐湖城”格尔木市打造“世界镁都”迈出实质一步。
金属镁一体化项目是青海盐湖集团三期综合利用工程。镁资源是盐湖优势资源,随着电解镁技术的引进,我国镁资源利用技术将获得重大突破,发展镁资源产业的条件基本成熟。通过盐湖镁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带动氯、钠、煤、石灰石等多种资源综合开发,在盐湖地区构筑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盐化工、煤基化工、天然气化工、有色工业多产业间融合发展。
据悉,该项目总规模为年产40万吨金属镁、240万吨甲醇、200万吨PVC、200万吨纯碱、240万吨焦炭及配套热电项目等,总投资约600亿元。
格尔木市副市长罗保卫说,该设备装置的引进将对充分开发利用盐湖镁资源,提升我国金属镁工业水平,带动地区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促成格尔木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镁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金属镁及合金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开发利用潜力的绿色工程材料。其应用领域已从汽车制造业、轻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和仪表制造业等扩展到大飞机、航天航空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钠: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
盐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