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块蛋糕——作者:南山

镜头回放——引自天使妈妈网站的资料:

镜头回放之——我和明明
站起来抱
南山叔叔的眼镜

南山叔叔的相机

南山叔叔的手机

南山叔叔身上的唐老鸭
我长本事啦

明明的演唱会
我要上学去
明明演唱会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5NjcyMzQw.html

这是一对特殊的小哥俩,同样是刚一降临人世就遭遇到同样的命运;同样的年龄;同样是来自河南;同样的身体状况。同样的爱笑;同样的在天使之家被大家所呵护和关爱。在我的心里具有同样的位置。所不同的,就是他们各自不同的血缘带给他们不同的性格和心理基因。

从我到天使之家的第一次起,这两个小家伙对我的竞争就成了一种固定规则。从我一进门起,两个人就开始了爬的快的比赛,先爬到我身边的兴高采烈,落后的撇嘴哭鼻子。为了争到我怀里的好位置,两个人又会你推我搡,互不相让。喂饭也要争出个版权来,经常是摆出个三角阵来,一人一勺总算公平了吧。要是外出晒个太阳啥的,那更是件原则的事,通常是一手抱一个,放下谁也不干,可怜俺那温柔的水蛇腰啊。

相比起晓宇来,明明的症状要轻了许多,康复的效果也超出了早期的想象。与同龄的孩子的那种见到好吃的或好玩的都要去争抢的天性不同,明明从小就显现出一种淳朴厚道的品质。特别的对他的好兄弟晓宇,更是关照有加。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刚会走路的明明都会踉踉跄跄的跑过来给晓宇送来一份。

爱,可以创造奇迹!在明明的身上再次得到了验证。这个当年被判有各种严重病症,被判失聪,由于意外险些造成对眼睛不可逆的伤害等等坎坷的弃儿,今天,活蹦乱跳的展翅高飞了。
今天是元宵佳节,一个吉庆的好日子。下午,在天使之家,一场专为明明举行的伴随着欢笑和泪水的欢送会。天使妈妈的工作人员、天使之家的保育员、爱心志愿者们纷纷为明明送上一声声真挚的祝福。明明那慷慨激昂的现场感言,高亢嘹亮的“虫儿飞”,那激情四溢的江南style,把现场气氛推到了高潮。后来明明的情绪突然低落了下来,聪明的小家伙明白今天的蛋糕意味着什么。


再见,天使之家,我永远的爱你们!
离别总是伴随着泪水,这泪水是饱和着幸福的泪水。他寄语着众多关爱天使之家孩子们的所有善良的人们的一颗颗真挚的祈愿。正如佛语所云:“所以生离苦,皆从痴惑生。如人随路行,中道暂相逢。”我想,这里的痴惑,就是我们对孩子们的那份爱。”相逢也罢,离别也罢,大家的心愿都是一样的,只要孩子们能够幸福。

明明和晓宇



今天是元宵佳节,一个吉庆的好日子。下午,在天使之家,一场专为明明举行的伴随着欢笑和泪水的欢送会。天使妈妈的工作人员、天使之家的保育员、爱心志愿者们纷纷为明明送上一声声真挚的祝福。明明那慷慨激昂的现场感言,高亢嘹亮的“虫儿飞”,那激情四溢的江南style,把现场气氛推到了高潮。后来明明的情绪突然低落了下来,聪明的小家伙明白今天的蛋糕意味着什么。


诗人李白在《送别范宣 》里写道:“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哈哈,也许在南山的有生之年能有幸再见到这些天涯两望的孩子们!
今晚,一路绽放的烟花和爆竹声陪伴着他们走向幸福的怀抱,祝福明明,祝福天使之家的孩子们!,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有个幸福的家!
今天情绪恢复了一些,续写几笔后记:
通常,要是没有特殊情况,送孩子去车站是俺的规定动作。但是昨天下午,当看到一向活泼的明明吃完蛋糕后那种失落的神情,亲历过多少次生离死别都一向不曾流泪的我,顿时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抱着晓宇躲在楼道的角落里。晓宇看着我,小嘴一撇一撇的忍住不让自己哭出来,还一遍一遍的用小手为我擦去脸上止不住流淌的泪水,看着就更让人心酸。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转身离开,没有送明明去车站。
后续的发展证实了我的这个选择虽然是不妥的,但是正确的。从知道明明有了收养家庭的消息的第一时间,我就给邓姐打电话预定送行的名额,我清楚人员有限,但坚决要求自费去送行到最后一站。这个要求把邓姐她们弄的很为难,再三给我做工作才使我放弃了送行的想法。不妥之处是因为每次的送行不仅仅是代表了个人的情感,还有着为天使之家及所有关注天使之家孩子的那些爱心朋友们带回他们的期待与关注的职责。所谓的正确选择,是从送行的朋友们发回的微博及群聊中得知:几乎所有送行的朋友最后都崩溃了。这个情景恐怕也是几年来所有送走孩子时所没有的!
也许,朋友们会很欣慰的说:我们的付出至少给孩子们带来了情感上的温暖和快乐。可是,孩子们又把我们改变了多少呢?可能很少会有谁去留意过这一点!
关掉了手机,坐在地铁的车厢里,泪水一遍遍的流下来。引得对面的两位小姑娘一直在嘀咕:是失恋,还是......,我甚至还感觉到了她们在用手机拍照,随她们去吧。
回到家里,回想着三年多来的记忆闪回,码出了上面的那些文字。
近期,又会有几个孩子陆陆续续的离开天使之家,奔向他们新的家庭。这也正是天使妈妈和所有爱他们的人们所期望的最好结果。在这些孩子们欢天喜地的时刻,那几个情况比较严重的象晓宇这样的孩子,心理上的冲击的相当严重的,他们虽然还是孩子,但是也已经逐渐长大,心里什么都明白,什么都能够感受到,什么也都要靠自己去调整。
前些时候当他们见到明明的“爸爸”的时候,党会紧紧的抱着“爸爸”的腿,仰头送上她最甜美的笑脸,一直不肯松开。晓宇则一反常态,完全不见了他对陌生人的那种秉性,大哭着爬向明明“妈妈”的怀里。这些相对困难些的孩子,面对可以看到的的幸福,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和心智在努力着争取着。看到这情景,怎能不叫人动容!
经与邓姐沟通同意,上次去天使之家时,我让晓宇改变了对我的称呼。三年多的时间了,晓宇由于语言功能的限制,那种别的孩子已经很容易的叫出来的礼节性的称呼,他还无法清晰的表达出来,也就是说,他还从没有叫过我什么。而这个称呼对他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当我问他愿不愿意以后这样叫我时,晓宇很高兴的使劲点着头,并且叫的很好。我知道,这种称呼的改变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符号而是给自己增加了更多的责任。以前,每次去天使之家,那种近在眼前却很少
全身心的照顾到晓宇的情景,对他的情感伤害很大。以后,我会尽可能的多给予晓宇一些陪伴,多带他出去转转,让这个孩子在天使之家生活的更开心一些。
后续的发展证实了我的这个选择虽然是不妥的,但是正确的。从知道明明有了收养家庭的消息的第一时间,我就给邓姐打电话预定送行的名额,我清楚人员有限,但坚决要求自费去送行到最后一站。这个要求把邓姐她们弄的很为难,再三给我做工作才使我放弃了送行的想法。不妥之处是因为每次的送行不仅仅是代表了个人的情感,还有着为天使之家及所有关注天使之家孩子的那些爱心朋友们带回他们的期待与关注的职责。所谓的正确选择,是从送行的朋友们发回的微博及群聊中得知:几乎所有送行的朋友最后都崩溃了。这个情景恐怕也是几年来所有送走孩子时所没有的!
关掉了手机,坐在地铁的车厢里,泪水一遍遍的流下来。引得对面的两位小姑娘一直在嘀咕:是失恋,还是......,我甚至还感觉到了她们在用手机拍照,随她们去吧。
回到家里,回想着三年多来的记忆闪回,码出了上面的那些文字。
后一篇:母亲写给18岁女儿的性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