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89种物种濒临灭绝

(2009-09-25 20:10:17)
标签:

环保

生物多样性

生物物种

杨豹

湖南

分类: 深度报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首个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最近出炉,报告显示,“一些物种消失的速度要比预计的时间快,野生状态下的大型食肉类动物在湖南境内几近绝迹”
    人类活动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均使得生态环境加速破碎和丧失。一些地方屡禁不止的掠夺性资源开发和采集,越来越不利于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使生物多样性遭到重创
                                湖南89种物种濒临灭绝

                                         记者范亚湘 刘 军 实习生 张光智

                         6388种,湖南仍为生物物种最多的大省之一
    今年3月8日,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了“湖南省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试点研究项目验收会”。由众多专家组成的验收组认为,湖南省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研究“较好地完成了项目规定任务,为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利用决策提供了依据。”进而,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对江西、广西和云南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评价试点工作。今年,湖南、北京、江苏、山东和青海等省市生物多样性评价试点工作相继完成,并成为第二批通过生物多样性评估的省份。
    该项目是由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倦生教授领衔,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师大、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等单位的10多名专家、教授,协调全省各地环保、林业、农业等部门的力量,甚至走访调查了不少老猎人、老渔民和巡山员。
    项目组历时一年多,完成了对全省125个县、市、区(含西洞庭湖、大通湖、屈原3个管理区)范围内的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植被完整性、濒危物种、外来入侵物种等的调查分析,建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并用科学的方法首次评估了湖南境内生物多样性现状。
    调查表明,目前我省动植物种类共有6388种。维管束植物共254科1340属5492种,其中蕨类植物53科、135属、642种,裸子植物8科24属38种,被子植物193科1181属4812种;脊椎动物5纲44目145科896种;按群系划分的生态系统类型共202种;湖南境内分布中国特有物种数量为2992种,其中植物特有种为2770种,动物特有种为222种;极危、濒危、易危和近危物种分别为16种、73种、232种和151种。
    湖南植被垂直层达4层的县市区有85个。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为高、中、一般和差的县市区的分别为46个、56个、12个和11个,其生物多样性指数为58.28。此次调查还发现了30种以前在湖南从来没有记载过的植物。
    “这些数据表明,湖南生物物种在全国排名靠前,仍为生物物种最多的大省之一。”4月4日,李倦生教授在其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数据信息十分详细可靠,准确记录了湖南生物多样性的状况。
    同时,李倦生教授认为,湖南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些物种消失的速度要比预计的时间快,野生状态下的大型食肉类动物在湖南境内几近绝迹,生存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咸淡水洄游鱼类明显减少……特别是89种极危、濒危的生物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湖南境内的珍稀物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减少
    湖南地形呈向北敞开的马蹄形盆地形式,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是洞庭湖平原。是次调查发现,湖南境内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其地貌相吻合。山体越大、山势越高、环境越复杂、原生植被保存越好的县、市、区,植物种类越多,像湘西北的石门、桑植,湘西南的新宁、城步,湘南的道县、宜章,湘东南的炎陵等县,是湖南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而多样性较差的都集中在湘中的低海拔丘陵区、人口稠密区和湘北洞庭湖区。
    调查显示,湖南省动物物种丰富,数量众多。其中,哺乳动物数量占全国的16.4%,鸟类数量占全国的33.7%,爬行动物数量占全国的23.3%,两栖动物数量占全国的21.2%。中国发现的9种鹤湖南就有4种,在洞庭湖越冬的小白额雁占了全世界的90%。
    不过,湖南境内的珍稀物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减少,许多哺乳动物数量减少以致于灭绝。曾经在湖南大地上活跃的华南虎、豹、麝等动物,近几十年来一直没被发现,甚至连大灵猫、獐、赤狐、貉、狗獾、小灵猫、金猫等上世纪80年代还广为人见的小型动物,现在也极难看到。
    据参与调查的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杨保华教授介绍,从目前情况来看,华南虎在湖南境内存在野外种群已绝无可能。“但在省际交界处及境内极少数存在华南虎野外生存环境的地方,有迹象表明,还有可能存在个体……不过,只见传闻,不见活体。”
    “按照国际通则,如果50年不见某物种活体,才能宣告该物种灭绝。而湖南最后一次捕到野外华南虎活体是在1976年,因此,现在不能武断地说野外华南虎在湖南境内已经灭绝。”杨保华教授说,华南虎的寿命只有25年,今年离1976年湖南最后一次捕到野外华南虎活体已过去了33年,“按情理说,湖南境内的野外华南虎实际上不复存在”。
    目前,湖南境内野生的凶猛食肉动物只有豹存在,包括云豹和金钱豹。其他如熊、虎已经多年不见野外活体。
    湖南历史上曾有许多稀有鱼类,如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等这些物种在湖南逐渐减少或消失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鲥鱼、暗纹东方鲀就再也没被发现,而长颌鲚、大银鱼等近年来也基本上看不到。曾经广泛分布于湖南各地的两栖类动物虎纹蛙、金线蛙,仅在偏远地区有少量分布。
    同时,野生植物资源与20年前相比大为减少。像冷杉、水杉、绒毛皂荚、紫彩绣球、大苗山柯等极危物种,甚至在湖南濒临灭绝。李倦生教授说,一些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如传统名贵药材兰科的石斛属植物,目前已基本上被采光,“悬崖峭壁上再也找不到成片的石斛了”。
    兰属植物中的春兰、寒兰等种,是中国传统名花,野外种群数量已大为减少,大丛的兰花已极少见。一些湿地、水生植物,如水韭、野生睡莲、莼菜、芡实、萍蓬草、泽苔草、冠果草等种数量下降迅速,少量的种群仅存在深山老林的小面积山区湿地中。
                       没有节制的经济开发加速了生物物种的灭绝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人类的开发活动,如大规模的种植、采矿、林木采伐、过度放牧以及修建水库、道路等人类活动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均使得生态环境加速破碎和丧失,进而引致大规模、高速度、破坏性的生物多样性丧失。
    杨保华教授说,生物总是在不断的进化之中,现在存活的这些生物都是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所以,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没有节制的经济开发活动越来越多,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杨保华教授并不否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但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人类活动割裂得支离破碎。每一条道路对于动物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就连分布在道路两边的蝴蝶种群都产生了隔离,不再像以前那样飞来飞去进行基因交流,更不用说像华南虎这样的大型动物了。”
    李倦生教授说,湖南一些地方屡禁不止的掠夺性资源开发和采集,越来越不利于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使生物多样性遭到重创。如江河湖泊的电打鱼、“迷魂阵”等渔猎手段;湘南山区滥建的多级小水电站,改变了山岭本来的水流规律,直接影响了鱼类和两栖类动物;许多天然湿地环境被人为改造成了旱地,水禽的栖息和觅食面积减小,加大了鸟类的生存压力,湿地生物遭到了灭顶之灾……
    调查表明,植物种类最多的是新宁县,为2626种,最少的是长沙市雨花区,仅345种;动物种类最多的是新宁县,为328种,最少的是衡阳市石鼓区和珠晖区,均为48种;动植物总数最多的是新宁县,为3008种,最少的是长沙市芙蓉区,仅423种。按群系划分,宜章县的生态系统类型最多,有67种,长沙市芙蓉区的生态系统类型最少,仅22种。
    不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生物物种相对贫乏,而且这些地区生态系统类型单一、脆弱,生物多样性总体水平为“差”。就全省范围而言,长株潭生物多样性差。长沙没有一个县市区生物多样性达到优。除了浏阳市、岳麓区为“良”外,“一般”的有望城县、宁乡县、长沙县。“差”的有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和开福区。
    是次调查数据不难发现,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区的数量和管理力度成正比。张家界、永州、怀化和湘西自治州每个县都有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明显要高得多,而娄底5个县市区没有建立一个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系数就低得多。
                        城市鸟类增加可能是下一场生物危机的前兆
    湖南境内外来入侵的脊椎动物和高等植物物种为84种,其中入侵植物为71种,动物为13种。另有入侵昆虫12种。李倦生教授说,外来入侵的生物传入途径主要是人类活动,如物品包装、非法携带、走私等。“自然传播、通过候鸟迁徙等途径传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像巴西龟、食人鲳和一些猫、狗等观赏性动物,都是人类通过非法携带、走私等途径而引进湖南的。同时,在高速公路、铁路两边疯狂生长的一枝黄花,也是人为造成的。
    据记者观察,以前只要在农村小沟小渠边一站,就可以看到小鱼小虾的欢快游动,但现在这一迹象却不见了。杨保华教授直言不讳地说,这些现象是因为人类过度使用农药(除草剂)、化肥和生活污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能够将当季水中虫、草、微生物杀死。“虽然有些强壮的生物没有被杀死,但由于吸进有毒物质,造成荷尔蒙干预生物体内激素,导致生物遗传信息改变,形成变异并影响繁殖能力……”
    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杨保华教授发现城市里飞舞的麻雀明显要比农村多。这一现象令许多专家、教授百思不得其解。“目前,有不少专家在研究这个问题,但还没有定论……可能是农药过量使用,导致麻雀食物链断裂,以致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李倦生教授说:“城市鸟类突然大增,并不是生态改善的标志,相反,这有可能是一场生物危机的前兆。”他进一步分析说,所有生物都是一个系统,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也是一种平衡关系。
    城市里麻雀等鸟类数量大增,有两种可能,即与之相关的层级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如昆虫等低层级生物数量增加或者是老鹰、蛇等高层级生物数量减少,昆虫数量增加能够提供充足的食物,老鹰、蛇减少使其失去了天敌,都可能导致麻雀数量猛增。“还有一种可能,确实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所有生物数量都在增加。”
    李倦生教授指出,“在湖南人生活习惯中,有一个严重缺陷,那就是喜欢吃野生动植物。”其中植物有藜蒿、蕨类等,动物有野山羊、乌龟、甲鱼、蛇、穿山甲、麻雀等。“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生活习惯,不约束我们自己,吃来吃去,其后果是给自己添麻烦,给子孙留后患。因此,一定要倡导餐桌上少一点野生动植物,多一点粗茶淡饭!”
    李倦生教授强调说,其实,人与生物物种是 “邻居”关系。“人与生物物种的关系应是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如果人类一味对野生动植物攫取,而不知加以保护,只会造成生态社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科学地说,只要野生生物物种没有危及到人类自身生存,就应该加以保护。”

                            

                              老范说话:保持亲和友善的心态
    这是一次并不久远的事。
    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我只身去郊外散步。仰望长空,闪烁星辰照在眼前,有如晶亮的芒子,穿透了我的内心。遥远的夜空中,星光是那样的晶莹、完美、清澈,明媚而又温馨,朴素而又宁静,深邃而又执著。像一首柔曼的情诗,更似一个恬淡的梦境。
    我在小河边虔诚地坐下欣赏星星,聆听河边水草中的蛙鸣和一些知名抑或不知名的小虫儿此起彼伏的吟唱,任凭习习晚风轻盈地拂过全身。此刻,真的有种如闻洞经、如沐天籁的感觉,恬然、陶然、悠然……我已经忘却了红尘中的喧嚣和扰攘,忘却了生命中的脆弱和时光的短暂,甚至忘却了那些一直困扰着我的精神的赘疣、生活的烦恼;那些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其实十分琐碎和微不足道的错误,以及冥冥之中命运之神早就裁定好了的变故与安排。我什么也不去想,尽心尽情地放任自己的思绪,一如倒映着粼粼星光的河水,缓缓悠悠潋滟开来……
    这星光,这轻风,这蛙鸣,这虫声,已经许多年不曾如此和谐地契入过我生命的意念了。凝望着这满夜空的繁星,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一种许久不曾体验过的轻松和愉悦鼓荡着周身。这一瞬,我猛然惊讶地发现,就在不知不觉中,我与很多朋友一样,已经被太多美好的事物遗弃了。
    长久以来,人类对文明的理解其实十分片面。我们太在意物质的创造和享受了,物欲的急剧膨胀,往往使我们对自然存在的美好越来越淡漠和视而不见,譬如脚下的大地,譬如头上的蓝天白云和漫天星斗。文明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就是人与人、人与生物、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
    在这个心灵空间都已经被林立的高楼和膨胀的物欲挤压得几乎没有一丝缝隙的时代,能够继续保持亲和友善的心态去对待周遭的一切,实在是一种修为,一种福分,一种境界。

 

                                                原载2009年4月10日《长沙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