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实验室小组和小老师在skype上开了两个小时的语音会议。
安排了最近一段时间每个同学的任务。之后我又单独跟小老师联系,研讨毕业设计换个研究方向的问题。
这段时间里,又给即将读研的自己提出了几个命题,一一解决。
读研是要做工程还是要做学术?
换句话说,是倾向于做应用性的项目,还是埋头做研究、发论文?
以前的我,一直不喜欢搞些听起来比较虚幻的或者说是华丽的应用。因为在我看来,那不是计算机的本质。计算机的本质就是从软件角度讲就是算法加数据结构。而这些应用顶多算是计算机使命的外现。
数个月来论文看了不少,虽然潜移默化地也学到不少东西,但回想起来却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没有做出任何可以引以为荣的成果。于是迷茫,于是希望找到新的出口。
以前对小老师说,我要慢慢学习基础知识,很不认同他用问题驱动学习的观点。因为我曾觉得,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底,很难掌握事情的本质,这时候你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切入问题。可是殊不知,一味学习基础知识,时间一长,很容易感到像我现在这样的失落感。
计算机语言学习的不二法门就是编程编程再编程。所以,论文要看,算法要懂,但编程不可荒废,不可不重视。
现在我从GPU上的大图计算转向利用GPU进行回归分析。前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证明突破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而后者,一方面保持了GPU技术的连贯性,另一方面其中的矩阵运算也将更加适用与并行结构。当时我就问小老师,是希望我搞工程还是学术?小老师说,搞工程有钱途。我最近也一直想,毕业后找工作,做的更多的是工程,这时候经验很重要,知道怎么办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
心里的天平,偏向了工程。但我知道,其实不管是工程还是学术,培养的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总纠结于做什么事,如果把自己手头的事都能够解决得很漂亮,不是一样可以得到成长与认可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