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2009-10-18 22:41:15)
标签:
读书杂谈 |
分类: 书香墨宝--黄金屋颜如玉 |
谈读书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当我写下它的时候,觉得有些不合适,但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了,就姑且挂羊头卖狗肉吧。
书,种类繁多,数不胜数。这里说的,只是专业性的书,或者是很难懂的书。或许也适用于其他的书,但在这里不做任何假设。
读书,或者说是做学问,研究知识,是一项极其需要耐心和毅力的任务。我们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不管是从精神上提高自己的修养,还是从能力上增强自己赚钱的资本。总之,读书是为了自己好。这是老生常谈的事了,可是在读书遇到困难时,还是经常打退堂鼓,这说明读书的动力不够,读书带给自己的利益远不如现在消遣给自己带来的诱惑大。于是常常走神走到天涯海角,还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现在效率不高,不如玩玩游戏,聊聊QQ。事实上,这是缺乏毅力的表现。
不可否认的是,读书一定会累。但累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该休息了?这要看个人决定。有的人,学习时有一种莫名的动力,即使累得趴下了,腰酸背痛了也要坚持。而有的人,或许口有点干就去找水喝了,这就是没出息的表现。
说了这么多,无非想说明的是,如果对知识不感兴趣,那么干脆把书放到一边,不要在这里磨洋工。学校不是温床,躲过这段时间还是得面对这个社会。如果真要读书,真要做学问,那就得潜心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要一会看手机,一会上网,三心二意,什么事也做不成。
那怎么看书呢?接下来是一点愚见,记下来供以后参考。
看书的态度,必须是积极的,而不能是被动的。不能告诉自己,这门课很难,从心理上就把自己打败了,还看什么书?还能有什么出息?所以,看书的时候要抱着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迎难而上,势如破竹。但是,看书时又不能把自己想得太高大,所有问题都可以在看一遍后就解决。这是不现实的,特别是现在大学的课程都是颇有深度的。所以遇到问题,要不急不躁,既不能走马观花地掠一遍,水过地皮都不湿,也不能太深究于细节,结果被枝枝蔓蔓缠得脱不了身。窃以为正确的做法是,将问题发生的背景,建立问题的理论基础再温习一遍,然后拿起笔,顺藤摸瓜,找出它的脉络。如果实在太难,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先假设它的某种说法是正确的,再接着往下看。
看书的时候,必须是主动求证的。如果看到一个新玩意,应该积极探求它的来龙去脉,遇到好的思路或想法,要在旁边做标注,画些圈圈点点的,在写的过程中加强理解和记忆,同时便于下次复习。看书时决不能走神,想走神?可以!给自己留出一小段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决不能长到足以让大脑对别的事产生过于敏感的信号。更不要一走神就是数个小时,那真是让大脑到天涯海角去旅游了。
关于看书的标记,不妨自己尝试一种习惯性的长久的读书习惯。用红笔标注疑问,用铅笔进行演算(可以直接在树上),用黑笔勾画一些重难点。看书要多对比,把以前学的前后勾连起来,这样的“走神”是难能可贵的。
暂且想到这些,待以后有了想法再丰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