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w690/001sVUjIzy79HwyHcm692&690
日前,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会见了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一行。罗强对程维一行来蓉考察表示欢迎。他说,成都高度重视“互联网+交通”深度融合创新,积极支持和引导共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网约车、共享单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综合效益,方便市民出行。希望滴滴出行充分发挥在大数据、技术、平台等方面优势,积极参与成都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加强大数据开发利用,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贡献更多力量(成都日报3月16日报道)。
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普及,智慧城市正在加快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住建部总规划师唐凯曾经向媒体透露,我国已有广州、深圳和天津等一线、二线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东、中、西部地区。
其中,智能交通是目前更被看好的细分领域。事实上,智能交通行业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细分领域,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划中也提出,到2020年智慧交通领域总产值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作为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高度融合的产物,“智慧交通“体系带来了多元化的价值,包括滴滴、共享单车等所带来的资源共享、滴滴作为智能出行平台为司机与乘客双方所提供的精准地理定位技术、快速响应系统能力、由信用等约束举措所构建的司乘自律机制、以及大数据所推动的低成本运转,使得出行行业本身、数以亿计的乘客及数以百万的出行服务提供者受益。
不过,尽管智慧出行以企业为主体,但新技术的应用总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来扶持,如何在应用端突破推广应用难题?毕竟,还处于孵化期的”智慧交通“,需要规模庞大的投融资、模式变革、技术升级、服务迭代、产业融合,如要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是,市场的开放、监管的透明、服务的专业和运营的便利性,这些都属于外部性因素,企业本身难以解决,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需要提供一揽子保障。
就政府而言,面对“智慧交通“网络体系的各种创新与变化,亟需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公共服务创新平台,通过政策支持、规范管理,尤其是”互联网+“思维与战略的引入,从而通过不同行业的平台力量,进行跨行业跨平台资源整合,最终进行整个产业链的培育。随着滴滴、共享单车、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等各个维度的出行资源整合,再基于政府带动和企业推进的两方面需求,智慧交通的”物联网“应用可以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找到支点。
有意思的是,作为中西部城市,成都在智慧交通的共享服务上一直持开明态度,比如今年3月,成都公布实施《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成为国内首个以政府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发展的城市。在网约车管理上,在网约车新政落地的全国73个城市中,也属于相对更为宽松的。“不能让新生事物适应旧的规则,而是要让传统业态升级转型。”这并非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成都在面对新生事物时,真正所遵循的一条原则。
“智慧交通”需要更深入的政企合作,为互联网与交通运输的深度融合营造公平、有序、开放、包容的外部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加多样化、健康绿色的出行选择,“成都模式”当为其他地方所借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