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来对滴滴大涨价说"不"

(2016-09-02 10:03:24)
标签:

365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两家“联姻”后,乘客车费、司机待遇等话题一直备受关注。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在广州调查发现,“人民优步”的价位已上调至与滴滴一个水平,两者近8公里以上的车费已超过出租车(羊城晚报9月1日报道)。
   对此,笔者也有切身体会。上周在杭州,高峰期呼叫滴滴快车,最高溢价超过200%,其价格标准对比传统出租车已经毫无优势。显然,之前就有乘客反映“滴滴悄然提价”,滴滴虽然回应称只是正常的价格调整,但以往那种动辄便宜一半以上的滴滴车费优惠幅度,显然距离公众渐行渐远。
    诚然,以往的补贴战难以持久,毕竟这是在竞争激烈的智能出行市场,包括滴滴、优步在内的参与各方必然选择。020模式基本都采取大规模补贴快速换取市场用户流量的打法,谁没有足够的资本撑腰,承受得了相当长时期的巨额投入,很快就会倒在硝烟中。不客气地说,滴滴正是用耗到最后的补贴战干掉了一个个竞争对手,才能笑到最后。
   而掌控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之后,滴滴隐然拥有了资源垄断后的议价主导权,智能出行市场正从卖方市场转化为卖方市场,乘客与滴滴之间的博弈态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用脚投票的空间几近于无。滴滴可以放心提价,摆脱过于沉重的亏损压力,寻求更多的变现和牟利途径。
   不过,硬币总是有另一面。虽然有关滴滴是否垄断的质疑,从经济学角度缺乏说服力,毕竟智能出行还是开放市场,滴滴迄今为止也没有被发现操纵价格的迹象,企业摆脱补贴带来的巨亏、希望实现盈亏平衡乃至盈利,也属于正常的经济人理性。但是,面对已经形成市场绝对优势的滴滴,主管部门还是需要打起精神,加大监管力度,比如其他竞争对手对其不正当竞争的举报,或者来自用户怀疑其价格操纵的投诉,主管部门都应第一时间予以调查核实,如果不存在此类现象,还滴滴以清白,如果核查属实,则要按照反垄断法等相关条款予以严惩,切实保障广大用户和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
   就滴滴而言,也必须清醒意识到,自己未来将承受更为严厉的公众和政府监督。毕竟,随着提价,用户付出更多费用的同时,也要求滴滴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类似以往某些滴滴司机侵犯乘客权益的事件如果再度发生,滴滴不能继续以对涉事司机封号、向乘客简单道歉了事,而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重,收益增加,代价也会更昂贵。
    滴滴涨价将接受市场各方检验,已经有用户开始选择其他智能出行平台的服务,或者干脆选择出租车。近来有传部分滴滴司机也因为补贴减少,回流到出租车行列,或者另谋职业。对于滴滴背后的资本来说,肯定也希望滴滴既能止损,减少过多的补贴投入,同时又不要因此而流失大量客源及司机,给其他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政府部门也会更加关注滴滴这一庞然大物,对其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诉求。滴滴面临着巨人的烦恼,然而这也是一家巨无霸企业必须承受的市场和社会责任。
毕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