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则奇闻,话说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处于美国总统大选的热战,驴象之争日益白热化。最近,多名共和党议员向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发难,举报说克林顿基金会是一个伪慈善组织,作为克林顿的老婆,希拉里如果被牵连到这样的丑闻中,对于共和党的选情显然很有利。
而世界就是这样,大洋彼岸的一阵风,很容易就跨过太平洋,吹到从来就不平静的中国网上舆论平台。立即就有人放风称,阿里巴巴对克林顿基金会大力支持,从而成功跻身美国“总统圈”。
实际上,这件事发生在2005年。2005年,阿里巴巴捐助克林顿基金会25万美金。因为克林顿基金会是一个慈善基金,主要项目包括非洲农作物收成、海地抗震救灾和全球艾滋病药物的成本等多元化问题,参与者包括曼德拉、来自美国、墨西哥、欧洲的许多企业家。独立机构美国慈善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of
Philanthropy)称,克林顿基金会约89%的资金用于慈善事业。基于这个分析,该机构2013年授予克林顿基金会A评级(最高评级为A+)。
在众多捐赠者中,阿里巴巴捐赠的25万美元数额不多,但作为彼时还处于创业第一阶段、尚未盈利的阿里巴巴来说,它已经开始展现对公益慈善的关注和投入,并且是以一种国际化的视角,来了解各个弱势群体所需的帮助,以及阿里巴巴为此能做些什么。
然而,正如慈善在中国总是会陷入各种争议漩涡中,尤其是所谓的企业家慈善,某些观点总是采取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态度,比如,一遇到天灾,就密切关注企业家的捐款动态,捐款慢了,捐款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甚至有些企业家只是出于低调,而没有公开其参与捐款的活动,都会被怒斥为“没良心”、“逃避责任”。这就是媒体所称的“索捐”。
更有甚者,近年来,不少中国企业家参与公益慈善的边界在扩大,比如潘石屹曾经向哈佛大学捐款,也被骂为汉奸。
慈善变成了一种强迫,带着太多的恶意情绪,尤其是针对企业或者企业家。每个向“捐款太少”吐口水的网上喷子,从来也不对外公示,自己究竟为公益慈善作了哪些贡献。
慈善就是慈善,无关政治。
截至2016财年,阿里巴巴公益金共资助73个国内外项目,其中环境保护领域共资助47个项目。慈善本身也是不分国家、民族、性别,对众生一视同仁的大爱投入。作为开放的中国,这些年来,中国每逢天灾,总有友好国家伸出援手,而一旦其它国家受灾,中国政府乃至民众同样也会不吝捐赠。在慈善面前,地球是连为一体的,无论你来自哪里,一旦遇到困难,需求救济,远方的人哪怕与你素不相识,都会伸出自己的手。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种理念其实就是所有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人,所保持的初心。凡事总有缘起,阿里捐钱是为了治疗艾滋病,而目前少数网上言论更像是一种阴谋论。尤其是某篇评论,将“克林顿基金会是伪慈善组织”这样尚未确认的事情,上升到阿里巴巴加入其中、是为了获取政治利益,甚至连女明星赵薇(据说在阿里影业有股份投资)与希拉里曾经会面合影,也说成与阿里巴巴是克林顿基金会背后的金主有关。
凡事都扯上阿里,何苦这样为难做好事的一帮真汉子。网上有这样的一些人,你跟他谈逻辑,它跟你讲阴谋;你跟他说公益,它跟你说伪善;你跟他说举证,它跟你来扯淡;它们很多时候就是一群高级黑,专门黑别人的贡献,其实是在黑自己的智商。世界很大,它们跳来跳去的空间很小,太平洋吹来的一阵风,刮不到专注于慈善的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吹掉的不过是某些高级黑的内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