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整容第一股”“整”的是股市和投资者

(2016-06-20 12:00:13)
标签:

整容第一股

连年亏损

投机心理

靠银行理财生存

 http://s3/mw690/001sVUjIgy72CMAUfJ022&690

http://s4/mw690/001sVUjIgy72CMBN5WXa3&690


   一家靠做中高端女装起家的上市公司,如今宣称要转型医疗美容业。日前,朗姿股份(002612)召开医美战略发布会,正式宣布收购两大“米兰柏羽”和“晶肤医美”两大医疗美容品牌。据称,朗姿股份是A股第一家坐实医疗美容行业投资的上市公司,而这也将是其重点打造的新核心盈利板块。
   不过,就在朗姿股份大力打造其成为“整容第一股”、对外制造种种利好消息的同时,6月17日,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对朗姿股份发出关注函,指出其6月14日披露了《关于参与设立晨晖朗姿中韩消费升级互联网基金的公告》,中小板公司管理部要求朗姿股份就有关合作事项是否可能导致同业竞争或关联交易,以及是否存在直接使用募集资金投资产业基金或在设立产业基金前十二个月内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形做出补充说明,在6月24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管理部并对外披露,同时抄报北京证监局上市公司监管处。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可能用来形容当下的朗姿股份再形象不过。近年来,朗姿股份主营服装业务连连亏损,导致其急于寻求转型。收购医美品牌,打造“中韩消费升级互联网基金”,都是瞄准了互联网、医美等新兴产业大做文章,试图在投资市场重建其转型形象。
    不过,一组数据似乎暴露了朗姿股份真正的问题所在。在2015年,朗姿股份共使用39.4亿元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获得理财收益约4493万。可是折算下来,朗姿股份通过银行理财获得的资金回报率不过是1.14%。一家上市公司,居然将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并且收益如此之低,不正折射出朗姿股份面临的营收之困?
    从服装业跨界到医美,朗姿股份能突破人才、资源、经营模式以及差异性极大的企业文化等种种障碍么?种种迹象还表明,朗姿股份收购两大医美品牌,其发展前景依赖于被收购公司的业绩承诺,这一对赌协议能否实现,需要之前净利润仅为10%的两家被收购企业在短时期内,实现业绩和利润的大幅度增长,可谓难度重重。
    至于高调推出的“中韩消费升级互联网基金”,又被敏感的监管层所盯上,由此可见从市场到监管层,对于“大整容”的朗姿股份是否能圆转型梦,是存在种种担忧和疑虑的。
   而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6成净利靠买理财靠银行理财赚钱的上市公司值得下注么?从常识而言,此类主业持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寻求转型绝非一日之功。但最令人遗憾的就是,不少具有类似问题的上市公司,并没有真正把心思用在认真研究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应该通过怎样合理的方式谋求渐进转型,而是用所谓的奇葩转型、奇葩更名(比如去年股市所涌向的“匹凸匹”、“中国巨石”奇葩更名事件)来夺取眼球,制造噱头。短视、投机成为此类公司转型闹剧的标签。
    上市公司奇葩转型现象层出不穷,还经常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再次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投资大环境不能持续改善,劣币获利成为常态化模式,那么靠银行理财产品过活、用“大整容”来忽悠投资者的上市公司或许圆不了转型梦,却能满足赚快钱的欲望。倒霉的不过是被“整”得面目全非的A股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