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政策磨合与掘进,深圳黄标车治理目前已进入关键决断时刻,而最为核心的执法方略就是,软硬兼施,加快推进。
众所周知,目前环境污染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尾气排放。这也是深圳大力推行黄标车治理的主要原因。黄标车治理面临着一种“机会成本”困境:对在规定期限内自动报废黄标车的市民,给予相应的补贴,这是一种经济引导;但光有激励机制是不够的,总有些黄标车主认为,相比得到的几万元补贴,继续开黄标车的收益更大。(详见A05版)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黄标车的严管,比如在目前进入倒计时的特殊阶段,除了加大路面监控外,交警上路力度要持续增强,在早中晚的各个高峰期设卡检查,发现一辆违规黄标车,就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甚至查扣,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黄标车的违法成本,让那些心存侥幸的黄标车主明白,按规定办事才不吃亏。
促使车主们自觉动起来,让这些黄标车尽快淘汰。早一天淘汰,对深圳环境的负面影响就早一天结束。
同时,交警和市交委等部门可合力加强对“黑尾巴”机动车的查处力度,欢迎市民举报。如果市民发现“黑尾巴”机动车,可直接发微博@深圳交警的微博,或将车牌号码、车辆类型、车辆
“冒黑烟”的照片等信息提供给交警部门。而交警部门也要第一时间回应,采取行动,严厉整治。市民与执法人员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更加有效。
黄标车治理要软硬兼施,一是给予规定期限自动报废黄标车的车主合理补贴;二是不断掀起对违规黄标车的全市查处行动,形成强大的威慑力。相信管理部门真正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就没有理由管不好。
目前,深圳累计淘汰和转出黄标车30多万辆,这是一个骄人的成绩,但绝不是让我们沾沾自喜的理由。黄标车治理堪称大投入,是一个长期治理过程,而它所指向的,其实是确保深圳环境治理能够成为倒逼深圳发展模式重塑的强大力量,成为民众享有环保参与权的重要路径。这是关键和决定性的第一步。
黄标车治理在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积重的市政与环保难题,它代表了城市与政府在环境治理上所遭遇的一切困顿,以及突破传统发展积弊的决心、曾经有过的深刻教训、目前尚待解决的诸多难题等。黄标车治理,制定策略并不难,而如何具体执行,确保规则不走样,则是环保所面临的长考,某种程度上,它反映着深圳环境治理究竟何去何从的关键命题。
深圳未来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环保这个基础上,发展战略兴衰成败都依赖于环境治理的成效。因此,进一步加大包括黄标车治理在内的环境执法力度,是深圳目前的重中之重。
治理黄标车,深圳一直在努力。而且直到目前,深圳一直做得不错,而黄标车治理的优良成效,反映出深圳在环境治理方面下了大功夫。优质的环保治理,不会辜负深圳的现在和未来,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环境不是累赘,而是潜力无穷的宝藏,珍惜它,善待它,就一定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效应。唯愿从治理黄标车入手,深圳的天更蓝,水更清,市民更幸福,同时经济依然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从而缔造一个包容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