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某报写的社论:人人敬畏规则才能达成社会善治

(2015-10-23 12:39:12)
标签:

规则

社会

圭臬

法治社会

汽车

人人敬畏规则才能达成社会善治

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司机,需要通过遵守规则来获得社会认同以及长远的回报。作为普通公民,做人做事都要以规矩为先;而作为社会管理者,从政之道,为官之德,亦应奉规矩为圭臬,最终形成有规有矩的社会。

日前,深圳一出租车司机与另一辆小车司机在马路上“斗气”,数次故意相互逼停,威胁辱骂,最终被深圳交警双双予以处理。这是“路怒症”不文明行为所引发的又一典型个案。而从11月起,违停、闯红灯后45天内不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将被罚300元记3分,交警部门力图用新的处理办法,促使车主及时纠正自己驾车时的不良习惯和违法行为。(详见A06版)

“路怒症”案例也好,不少车主随意违停、闯红灯的违法行为也罢,本质其实是对规则的藐视。交通法规区别于一般法律所在,是缘于公共交通的特殊性。马路上的大量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同处于相对狭窄的公用空间中。这并非一个平行的空间,而是有着诸多交叉之处的空间,也因此,一旦有人无视交通法规,就会造成行为越界,从而给他人以及自身的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经常有人慨叹,中国机动车高速发展的同时,文明的快车道尚未同步建成。其实,并非所有的汽车大国都是交通拥堵大国和事故高发大国。学者梁小民在《读〈汽车社会〉》一文中曾写道:欧洲的马路并不比中国宽敞,但交通秩序良好,几乎没有在我们这里常见的酒后驾车、违章行车、抢道或“加塞”。在没有红灯的地方汽车总是礼让行人。到了欧洲才知道,汽车多少无关紧要,关键是有没有汽车文明。

具有汽车文明意识的驾驶者各行其道,各守其则,自觉维护交通秩序。这样,道路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哪怕是毛细血管,只要畅通,就不会有问题;反之“不通则痛”,血管越大,拥堵起来问题越大。

每个开车的人,都需要扪心自问,自身的汽车文明水平达到及格线了么?实际上,这也考验着个体对于规矩或者更广义的规则,是否具有发自内心的敬畏与遵行。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其实就是长久以来,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社会公认的游戏规则——通过对所有人适用的规矩划分,让人们心中都有清晰的权责边界,即不要以侵犯他人的权益来满足自我的得利欲望,否则就会遭受社会摈弃,并付出昂贵的代价。

现代社会更被称为契约社会,诸如合同、制度和法规,就是明确制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成文契约,违反上述“规矩”就是侵犯对方权益,就得补偿受损者的权益。这是法治社会的精髓所在,同样也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游戏规则。

其实,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司机,需要通过遵守规则来获得社会认同以及长远的回报。作为普通公民,做人做事都要规矩为先;而身为社会管理者,从政之道,为官之德,亦应奉规矩为圭臬,最终形成有规有矩的社会。

以规则改变现实,以良善的制度改变迷茫的人心,以普遍的规则意识复归来保障制度的实施,三者合一,我们才能看到井然有序的交通环境、私权与公域互不侵犯的法治社会,以及最终人人遵守、共同得益的文明大治,而这就要从一点一滴细微处做起。深圳对于交通文明的高度重视与强力整治,正是基于此中哲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