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份子钱 出租车公司还有存在价值吗?
(2015-09-16 10:00:13)
标签:
365份子钱出租车公司存在价值颠覆 |
没了份子钱 出租车公司还有存在价值吗?
杭州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正式启动,《杭州市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昨天正式发布。其核心内容是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该市出租汽车行业停止收取经营权有偿使用金,实行经营权无偿有期限使用。据前期初步统计,杭州将一次性退还2600余辆出租汽车近1亿元的有偿使用金。杭州市交通局副局长陆献德说,仅此一项,每辆出租车每个月将减少400多元的“份子钱”(京华时报9月15日报道)。
首先需要指出,如果按照杭州的出租车行业改革方案,退还近亿“份子钱”看似数额巨大,但平摊到每个出租车司机身上,其实并不多。稍微了解一点出租车运营状况的人都知道,出租车每个月承受各种名目的“份子钱”动辄数千,减负400多元只是杯水车薪。
当然,杭州此次出租车经营权无偿使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无偿”。当然,改革总是要逐步推进,指望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互联网出行平台的猛烈冲击下,出租车行业的政体改革只能加速不能停滞,否则就真有可能面临被颠覆的厄运。
其实,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果有朝一日,各类份子钱真的被彻底取消,那么出租车公司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出租车公司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躺着挣钱的“壳”资源食利模式。一手拿着政府发放的出租车经营牌照,一手向出租车司机索要租用牌照、车辆的各种费用,而且层层加码,对于出租车司机的社保、基本待遇福利等基本不承担责任。由此既引发了出租车司机因负担过重而产生的不满,也让社会对其严重质疑。
如果有一天,出租车行业的份子钱改革到位,没了那些高昂的茶水费、租用费,对于出租车公司来说也未必是绝境。恰恰相反,出租车需要自我革命,也许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出租车公司需要彻底市场化,要意识到以往依靠经营牌照资源垄断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只有真正通过经营模式优化、从上到下倡导更符合顾客和市场需求的服务理念和手段,才能在竞争中去保有自身的份额。
出租车公司也要将司机当成企业的主人,改变以往那种只管收钱的不对等关系,而是基于司机的合理利益诉求,提供包括社保、福利在内的保障体系,建立与司机良性互动的协商机制,在有关管理费用收取等事关司机切身利益的是向上,双方经过集体协商后形成共识。
同时,对于出租车司机的专业素质培训,出租车公司也要强化。作为典型的服务型行业,出租车司机的一言一行,其实都关系到顾客对于这个行业的整体评价。不可否认,部分出租车司机自身也存在素质偏低、服务意识淡漠等现象。拒载、不打表、绕路宰客等老大难问题,也是越来越多人宁愿选择互联网专车乃至“黑车”的原因。
可以说,出租车行业改革,出租车公司和司机都要承担起责任,而作为出租车司机的组织化形式,出租车公司更是要用严格的上岗培训、日常对于司机服务质量的到位监管,来形成完善的服务质量量化模式,确保每一辆出租车都代表着高效、精准、优良的出行服务。
出租车公司还要学习互联网化,何谓互联网精神,就是开放、平等以及分享的价值内涵,以及充分运用大数据、大平台,精确捕捉市场痛点、发展趋势,多琢磨互联网出行平台是怎么做的。
如果做不到以上几点,那么传统出租车公司的存在价值真就为零了。而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除了争取更多的应得权利,也必须意识到,如果自身的服务不专业,还有以往那些老毛病,也会被客户用脚投票而淘汰。
毕舸
毕舸
前一篇:“教师没有临时工”是教育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