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财评快手
财评快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19
  • 关注人气:2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骂的旱区官员其实挺“冤”

(2014-08-06 11:43:27)
标签:

股票

水利建设

旱区

乡村

官员

被骂的旱区官员其实挺“冤”
  在全国民众关注云南6.5级地震的同时,另一场灾害似乎已经被遗忘了——今年入夏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干旱。作为重灾区的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96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在炎炎烈日的无情炙烤下,河南旱区农民含泪铲绝收玉米,更为严峻的是,人的喝水成了大问题。据媒体报道,灾区大妈甚至只能在断流大桥下等石头缝里渗水 (综合中新社、大河报等8月5日报道)。
 而在当地民众急切等待救命之水的同时,一条新闻又无疑刺激了社会的敏感神经。中新网许昌8月5日电,记者向苌庄乡党委副书记万方转达棠梨山村村民的喝水需求时,对方拒绝回应,最后干脆开车离去。
  这两个细节被曝光后,自然会引发骂声一片。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官员不作为,无视当地民众疾苦。这其中也许确实存在类似因素,否则官员不会心虚地选择逃避,而从报道中村民的反映来看,苌庄乡有31个自然村,四分之三的村都是靠天吃饭,政府虽然已经准备在堂梨山村打一眼深水井,但这至少需要半年之久。
  连打一眼深水井这样投入不大、技术也并不复杂的水利小项目,都要拖延如此长时期,不能不让人感慨于,当地乡村水利建设推进之艰难。然而,这仅仅是苌庄乡一地之写照吗?在近年来的大旱灾情中,除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外,是否也存有乡村水利建设的贫瘠与落后因素?而后者是否更为关键?
  乡村水利建设不能“靠天吃饭”,这是政府与民众达成的共识。可纵观这几年来的乡村水利建设,由于乡村水利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因此在当下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进程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滞后。
  尤其是乡村地区,如果处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县、乡两级政府往往是“吃饭”财政,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而近年来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某些哪怕是贫困县市,城区高楼林立,政府出于政绩和GDP需要的投资巨大,而乡村水利建设则因为投入周期长、见效慢,而被排在政府投资的最末几位。
   也因此,那位被骂的旱区官员看上去并不冤,毕竟你连灾民的诉求都不敢直面。可是,他其实又挺冤的,如此众多的村需要配套的水利设施完善或者重新建设,那一大笔钱未必是乡政府能够独力承担的。水利建设不仅需要庞大的投入,更涉及到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诸多部门,一个乡镇的权限不可能统筹如此多的同级部门。
  被骂的旱区官员其实挺“冤”,但他也并不冤。毕竟他所代表的是政府在抗旱及乡村水利建设上的责任履行。乡村水利建设不能再“靠天吃饭”,而这首先需要省市各级政府财政把小型乡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补助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并逐年予以增加,这一投入是不容讨价还价的,也应由当地人大审议通过,确保对此制度监督的刚性。对于水利建设的“重灾区”,更是要重点投入,加速建设,不要再让乡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成“无本之源”,同时更要划清乡镇基层机构在乡村水利建设执行过程中的权责边界,让“打一口井需要半年以上”的低效现象就此绝迹。只有这样,旱区官员才不会因责任不清晰、投入不到位,而面对一双双灾民的眼睛不敢回应。旱区也不会再陷入年年干旱、年年在水利建设上叫穷的恶性循环中。
 
毕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