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大脉络》有感(七下暑假作业历史作业)
许倬云先生写的《历史大脉络》,花了几周读完。读完了,感觉收获颇丰。
《历史大脉络》一书从最初的河文明开始,一直讲到21世纪。从文明初生到元末明初这段历史略写,主要详写近代和现代史,全文时而轻描淡写,时而浓墨重彩,将史实与个人评论相结合,勾勒出一幅完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而其中,最令我感慨的18世纪时的英国和中国。
18世纪的英国,涌现出大批的技术人才和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学者的思想也逐渐开放。以瓦特为代表的发明家与科学家,引导了工业革命。蒸气机、织布机等工具使工作变得便利,同时军事力量也在一点点地增强。英国军队将强盛一世的莫卧儿帝国收于囊中,在非洲夺取领地,还号称日不落帝国。这一切都是源于经济学家、科学家等人的创新思想和开放的大脑。
再来看中国。当时乾隆当权,正是被后人称为“康雍乾盛世”的清朝鼎盛时期。然而,当时的中国清政府向英国摆架子,自称“天朝”。这不是因为清政府骄傲,是因为当时政府思维禁锢,根本不知道英国等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而乾隆皇帝,对西学也一窍不通,只知道开拓疆土,下江南寻宝,心仿佛还停留在秦皇汉武的辉煌。而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如“四王”等人,也没有在画风和画技上有提高,都只是在前辈的基础上原地踏步。艺术家本应是最有创意的人,但当时艺术家思维都玩创意,那科学家等人就更不用说了。
乾隆的闭关锁国,正是为外国侵华埋下祸根;英国的革命开放,正是为强悍百年作了铺垫。
今人提到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人,都认为是现代人;而提到乾隆和当时的中国,都认为是古代人。
但两国和两国首脑都是同时代人。
可见,判断是否为现代人的标准,不是年代,而是人的创新能力和思想开放度。
如果我们想要成为真正的现代人,那么思想就要先进开放,同时要拥有超强的创新能力,不断从心中挖掘灵感。这样,我们就能与时代肩并肩甚至超越时代,成为一名真正的现代人。
如果我们不这样,而是“闭关锁国”,那么不论生活的时代如何前沿,我们的心依然是一颗古代人的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