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电岩炮台,还是电眼炮台?
(2024-05-27 06:23:08)
标签:
文化 |
1988年12月20日,旅顺电岩炮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电岩炮台遗址位于旅顺黄金山东南悬崖峭壁之上。清政府始建。1898年俄国重新构筑了隧道掩体,安装岸炮和岩壁两侧的探照灯。夜晚从海上望去,仿佛岩石闪闪发光,故称“电岩炮台”。它是俄军在旅顺口外的前沿阵地,在俄军保卫旅顺港口以及反击日本海军三次闭塞旅顺口的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存炮位底座、工事、暗道、观测哨、探照灯底座等残迹。它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罪证,为我们进行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提供了实物数据。
这段文字中对炮台名字的由来是这样介绍的:安装岸炮和岩壁两侧的探照灯。夜晚从海上望去,仿佛岩石闪闪发光,故称“电岩炮台”。还有一种解释是,探照灯的灯光从海面折射到岩石上,岩石发出幽幽青光,故称“电岩炮台”。
最近,有一位细心的网友看过我整理的短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顺电岩炮台之后,留下这样一段文字:电岩炮台名称中“电岩”二字其实是一种传讹的说法,其原本的名称应为“电眼炮台”,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舛田利雄执导的半记录性质的电影《二百三高地》中有明确的展现。来源于炮台中大功率探照灯,探照范围达一公里,即所谓“电眼”。
20年前,电影《二百三高地》我在电脑上反复看了几遍,当时就注意到电影中对这座炮台的称谓。我觉得两种说法都能解释通,但“电眼”一说,要比“电岩”更准确。
其实“电眼”和“电岩”都不是俄军给炮台起的名字,俄军称这座炮台为“15号”炮台,还有一个名字叫旅顺黄金山低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