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八七疗养院3号楼的主人他的家族
(2023-12-18 07:19:38)
标签:
历史文化 |
大连八七疗养院院内的3号楼,建于1927年,建筑面积524平方米。小楼的主人叫王季烈。王季烈(1873-1952),字晋余,苏州府长洲县人(今属苏州市),清光绪甲辰(1904年)科进士,任学部郎中、京师译学馆教习和监督等职。早期从事物理学著作翻译、名词整理和教材编写,后转向昆曲研究。1927年,王季烈由北京迁居大连文化台,他在大连居住10年。1952年3月1日,在北京去世。
作为清末民初物理学著作翻译家,王季烈翻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以物理学命名、具有大学水平的教科书,还编著了中国第一本中学物理课本,主持编印了《物理学语汇》,为近代物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王季烈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物理教育家,是中国物理学发展史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他的兄弟姐妹及后辈们却沿着科学之道越走越远,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中国近代多个科学领域的开创者。
从王季烈这一辈往后简单的梳理一下。他的父母生10个孩子,王季烈是王家的长子,其中第三子王季鋆早殇,剩下9个孩子,他们分别是:
长子王季烈,物理著作翻译家和教育家
次子王季同,数学家与机电专家
四子王季点,化学家,京师大学堂教授
五子王季绪,剑桥大学博士,北大教授
长女王季昭,留学日本,主攻生物
次女王季茝,化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三女王季玉,教育家,振华女校校长
四女王季山,实业家和教育家
五女王季常,教育家,安定中学创办人
其中王季同(1875-1948)痴迷于数学,是最早在国际刊物发表数学论文的中国学者。被家人称作“皮蛋博士”的王季茝(1879-1979)是中国第一个化学女博士,1918年,她完成论文《中国皮蛋和可食用燕窝的化学研究》,获得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之后担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在王季烈的下一辈,王家的人才就更加厉害了,首当提王季同家的孩子。王季同共生12个孩子,其中5个夭折,剩下7个,他们分别是:
三女王淑贞,医学博士,上海妇产医院创始人
四子王守竞,物理学博士,麻省理工教授
五女王明贞,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
七女王守璨,留学英国,从事物理文献翻译
九子王守融,精密机械专家,南开大学教授
十子王守武,微电子学家,中科院院士
十二子王守觉,半导体电子学家,中科院院士
可以看到,王季同这一家的孩子几乎全部从事科学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若算上王家子女及配偶的后代,至少有6名中科院院士,其他各类科技人才更是举不胜举。
王季烈出身于世代非官即儒的苏州莫釐王氏家族,莫釐王氏是一个集商业巨族、科举世家、文化世族和科技名门于一身的江南望族。据统计,莫釐王氏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2人(含进士及第两人,状元和探花各一),举人16人。
王季烈的贡献与他家族的精神传承离不开,但更大影响来自他的母亲,一位聪慧通达、知事明理的伟大女性王谢长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