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明代的烽火台

标签:
文化 |
说起烽火台,大家都很熟悉。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白天放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那你知道明代的时,为防止倭寇入侵,在旅顺修建了多少座烽火台吗?
《辽东志》记录,“右金州近海无大川,故附岛峪冲九十七处,且环列海岸,当要险之所置,立烽,官军戍逻,亦筹边者所当知也。”明政府意识到包括旅顺在内的金州是险要之地,于是在此设置烽火台以传递敌情。永乐十四年十二月(1416年),明政府在旅顺山头多地营建烽台,并派兵看管,防御倭寇入侵。《奉天通志》记载,旅顺口属二十一,官军一百八十二员。
阅读上面一段文字,可见旅顺战略位置之重要。为防倭寇入侵,明朝时在旅顺山头营建了众多烽火台,目前很难逐个考证,只有三处是确定无疑的。这三处烽火台分布如下:旅顺城里的烽火台设在迎春公园高地上,因为早年间那里产山枣,当地老百姓叫它枣山。在那里点狼烟或放火全城都可以看到;旅顺将军台(俗称两杆炮)海拔182米,是东部的制高点。在那里点狼烟或放火旅顺城周边都可以看到;城山位于旅顺和甘井子交界,海拔404.8米,是旅顺境内第二高山,烽火台的遗迹至今尚存。在城山烽火台点狼烟或放火旅顺东部,甘井子西部都可以看清楚。
上面说的三处烽火台是可以确定的,但与明代营建的烽火台数量相差甚远。你居住的附近有没有关于明代烽火台的传说或遗迹,我们一起寻找,看看能发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