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

(2023-06-22 06:28:25)
标签:

历史

前些日子,看了一则材料,说的是南京赴日代表团团长,同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一段对话。

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关于南京大屠杀河村是这样阐述的,他说自己去世的父亲和南京是很有缘分的,父亲在南京迎来1945年战败。当时他(父亲)在南京的栖霞寺里曾经住过一段时间,那么寺庙里的人对他父亲非常好,后来又平安回到日本,所以他说父亲活着的时候经常和他提起这段故事。他说如果要是1937年真的曾经发生过南京大屠杀的话,为什么中国人会对他父亲那么友善呢?那么战斗中有很多死亡,但应该没有几十万人的大屠杀。

南京赴日代表团团长,并没有做出直接的反驳。中方是这样表述的,说南京市民学习历史是因为热爱和平,不是为了仇恨,此前34年交流会珍惜并希望扩大交流,只有这样两市的市民才会生活的更好。

在日本人面前,这样的回答就是回避问题,就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估计他很可能就不了解那段血腥的历史。不与他们交往就影响南京市民生活了吗?这种素质的干部最好就在家里呆着,别到处去丢人现眼。

同样一个问题,中国记者的回答,噎得日本人喘不上气。一个日本人很不友好地问中国记者:你们说南京大屠杀杀了30万人,你们数了吗?中国记者立马反击:美国大兵强奸了你们的女大学生,你还去问那大学生舒不舒服吗?这样的回答至少有一种骨气。

软蛋包假装大度是可恨的。连一句“我抗议”都不敢说,你算个什么鸟玩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