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顺参与策划建立伪满洲国的郑孝胥坟墓今何在?

标签:
历史 |
最近,网友在群里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郑孝胥墓穴考查记》 ,文章很长,为便于阅读,截取其中两段。文后,再加上我的几句话。
郑孝胥曾在清政府做过驻日本神户的领事,做过一任广西边务督办。后经陈宝琛,庄士敦的极力推举,1923年被溥仪召进宫并一直在皇帝左右。在日军侵入我国后,郑孝胥摇身一变,又卖身投靠日本人,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谈妥了由溥仪出任“执政”,由他出任国务总理建立伪满洲国的条件。1932年9月郑孝胥同新任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第一任驻“满”大使武得信义,签定了丧权辱国的《日满议定书》,又作为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特使,到日本向天皇表达“亲善厚意”而受天皇“优等待遇 ”。后来,被日本人赶下台,迁居长春。1938年4月中旬在柳条路自宅缠绵于病床,由满铁市立医院的日本人山口博士医治,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病。17日夜腹内流血甚剧,病情骤然变化。18日上午遂然死去。
郑孝胥死后按照其生前遗愿,葬在在沈阳东郊天柱山下福陵旁边。多年后, 生产队为了储存氨水,便想到村旁这个全封闭、钢筋混凝土建筑。当村民听说要砸开这个墓穴,都来观看。在几百双直勾勾的眼睛的观望中,几把十多磅重的大铁锤,不由分说叮叮地砸了起来。一会的功夫,这个全封闭的建筑被砸出一个阴森可怕的大洞。几个壮汉手持火把钻了进去,不大一会就抬出了一口涂着紫红色大漆的圆头棺材。紧接着,又是一阵敲击声,棺盖被砸开了。当撬开棺内的密封板时,只见一个留着八字胡须,闭目“安睡”的老头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起初,那老头脸色红润,身着的衣服和铺盖着的绫罗绸缎闪闪发亮。可一见风,那满身的服饰支离破碎,脸色由红变紫,又由紫变黑,很是吓人。棺木被劈成一条条的劈柴,尸体被抬到柴堆上,焚尸大火熊熊燃烧。过了一会,人们便看不清被烧者的面孔,只见两只穿着白线袜子的脚,被火烧得顺着脚后跟流油。据说“墓穴中只有几个被打碎的陶罐,未发现有价值的殉葬品”。
郑孝胥虽然被掘墓焚尸,但标记郑孝胥之墓的石碑依旧躺在七间房村村委会大院的木柴垛下。郑孝胥书写的“交通银行”四个大字”仍然在使用之中。
10年前,我曾在大连日报发文《罗振玉坟墓今何在?》被评为全国研究罗振玉36篇重点文章之一。后准备编入《旅顺史地论谭》一书,出版社谈罗色变,同我商议删除此文。这样,参与策划建立伪满洲国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坟墓情况就都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