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消息和一首诗

标签:
历史 |
最近,我一直关注流失日本文物回归促进群,崔宝娟女士介绍日本民间组织举办集会,呼吁归还中国被掠夺文物消息,王仁富教授写了一首怀念国宝唐鸿胪井刻石诗。
11月19日的集会是一濑先生及推进会经过一年的酝酿与前期准备,精心策划的一次集会,这是一个中日合作召开的国际化集会,中方人员通过ZOOM参会。
王仁富教授、陈文平教授、童增会长将代表中方参会并发言。三位老师还写了文章,交给了组委会,表达中国人对海外流失文物的深度思考及渴望文物回归的迫切心情。
11月27日,王仁富教授写了一首诗,怀念国宝唐鸿胪井刻石
你九吨半的重量,系住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房。
十多立方米大的身躯,写满了中华史册的辉煌。
你29个字刻文,字字重千金。
展示出鸿胪将军书法,铭刻着大唐渤海的主权。
你诞生在中日友好的时代,两千年的悠悠岁月。
遣唐使相望于道,人民友好和睦留史籍。
去靺鞨国界三千里,写进日本多贺城碑。
如今,你却百年未归。
在异国他乡度日如年。
每一抹斜阳,都望眼欲穿。
每一个佳节,都黯然神伤。
每一路春风,都怀抱希望。
每一场秋雨,都泪湿衣裳。
国宝,中国没有忘记。
回归,山河正在努力。
历史,翻开世纪新篇。
母亲,盼你回家团圆。
看过消息,读罢诗,我想到两个问题:日本民间组织举办集会,呼吁归还中国被掠夺文物,那我们的民间对流失国外的文物都做了什么呢?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为国宝回归奔走呼号,那么我们那些热血青年们在追讨文物的路上都做了什么呢?
2019年5月26日上午,国内著名的鸿胪井唐碑研究专家王仁富教授,在日本皇宫二重桥前的广场上徘徊。唐碑近在咫尺,却只能望而却步。老人家此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