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父母能舍得孩子去套狼?
(2022-10-20 06:33:46)
标签:
文化 |
现实生活中,有些俗语的意思不是当初的意思,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们会经常说的成语或者俗语,很多都是被以讹传讹,丧失了最初所表达的意义,以错误的方式传承下来,被后人误解,也被后人所认同,而且已经是没有办法将其纠正过来,还原其当初的本意。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顺的事情有很多,最大的一条就是没有后代。
这种曲解其实也和中国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有些许关系,认为如果没有后代来传续香火,就是对祖宗的大不敬。其实这里的“后”不是名称“后代”,而是动词“行使作为后代的责任”。真正的意思是:不孝顺的事情有很多,没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最为严重。
2、女子无才便是德
人们通常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子没有才能,便是最好的品德。
其实这里说的“无”不是“没有”的意思,古人提出这句话所指的“无”其实是动词。意思是“本有而无之”,本来是有的,但是自视没有。有才,但并不拿出来炫耀,才是女子最好的品德。
这句话本来的出发点也是规劝女子以德行为主,不轻浮炫耀,而非贬低女性。
3、、无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么不通的一句话居然人们还在用。实际上原话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是度量的意思,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君子、丈夫要有度量。从“度”到“毒”,无非是一些小人的自我安慰用法,结果还流传得这么广,岂不让人唏嘘。
4、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们都误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是不为了自己,就会被天地所不容。
人们的误解来源于其中的“为”字,这里的“为”,读二声,是“修为”的“为”。真正的意思是:做人如果不时刻修为自己,就会被天地所不容。
这句话最初是古人用来自省的名言。古人认为人生就是一场修炼,人要时刻自我修为才能进步,才能提高人生境界。一字之差,表达的意思却天壤之别,实在令人唏嘘。
5、“为朋友两肋插刀”
其来历是(隋唐演义)中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而今却因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
6、无奸不商
“无尖不商”被误解为“无奸不商”。“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米商在卖米给大家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以惠买家。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为不够资格当商人。后来由于人们道德素质的下降,“无尖不商”慢慢就变成了“无奸不商”。
7、王八蛋
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把人比做王八下的蛋。听起来十分粗俗。
但这句话的原来面目其实是“忘八端”。古代做人讲究八端,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为做人之根本,千万不可忘记。可是后来却被文理不通之人,以相似的音调传为“王八蛋”了,属实可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人为什么会嫁给鸡狗呢?
8、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每当看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个词,脑海中都有一个疑问,好好的人为什么要嫁给鸡嫁给狗呢?其实,这句话原本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乞”是乞丐,“叟”是老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和对方一起生活。只是后来根据谐音,演变成了鸡、狗。
9、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
10、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应该为“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这句俗语意思是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走路、不怕费鞋。因为猎人想捕狼,往往要翻山越岭,跑许多山路,所以非常费鞋。就这样,“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这句俗语就诞生并流传开来了。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中,“鞋子”一直被读成“hai zi”。时间一长,“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一个字词往往有很多种意思。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很容易误解其中的意思,导致后来的以讹传讹。但其中被曲解的一些说法,并不仅仅是传到现代才被人曲解,有很多早在古人时期也被人认可了。作为文字研究,我们还是应该明白这些成语和俗语最初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