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唐鸿胪井碑中的崔忻的“忻”字的拙解?

标签:
文化历史 |
2002年8月16下午,在旅顺向阳家园,大连一个爱好近代史的年轻人问我,李老师你怎么看待唐鸿胪井碑碑文中崔忻的忻字?
我说,那是一方题名碑,出使靺羯的鸿胪卿就叫崔忻,这不应该有异议的。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碑上只写姓,不写名的?有过这种情况的吗?
那个年轻人又问:为什么旧唐书里把崔忻的忻字写成了言字旁的訢?我说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以碑正史。书籍在传抄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以碑文为准。
不知道那个年轻人听明白了没有,我觉得我是讲清楚了。通过最近的听课学习,我发现第二个问题回答错了。就崔忻的忻字的两种写法不存在以碑正史的问题,我有些孤陋寡闻且故弄玄虚了。
高亨编著《古字通假会典》山东齐鲁出版社1989年7月第一版,第123页用例告诉人们一个历史的常识:同一个名字是可以异写的。可见,把“崔忻”写成“崔訢”是古书里常见的现象。比如:《史记·赵氏家》“荀欣”,《汉书·古今人表》作“荀忻”。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指出:“忻、欣、訢实同一词”。这样我们基本上就可以解决唐鸿胪井碑文中的“忻”与旧唐书中“訢”字的解释问题。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提出问题的是照片右一那个好学的年轻人,误导了你,真是不好意思。 不知道这次的答复你是否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