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鸿胪井碑旅顺研讨会纪要

标签:
文化 |
8月20日下午,在太阳沟西大院创意产业园内,一场关于唐鸿胪井碑的旅顺研讨会顺利召开。
8月15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被掠走的国宝》,其中关于旅顺唐鸿胪井碑的访谈部分,引起了社会各界地方史爱好者的热议和大家对国宝的极度关注。旅顺地方史研究学者李华家老师,第一个提出倡议,召开一次关于唐鸿胪井碑的研讨会,分享他多年来对国宝的关注和研究史料。通过节目中受访者刘勇老师的组织协调,太阳沟书院承办了本次活动,并相继邀请纪录片中的受访者之一大连理工大学杜凤刚教授、旅顺地方史研究学者王珍仁老师、姜广祥老师,总计五位嘉宾老师,及二十余位民间地方史爱好者共同参会。
旅顺的唐鸿胪井碑,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重要的历史物证,一直备受关注,这次的研讨会,五位嘉宾老师从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出发,分享了精彩的考证和研究史料,特别是第一次面向大众展出的图文,令人激动万分。
李华家老师作为第一个分享嘉宾,通过课件展示,详实地梳理了唐鸿胪井碑的历史脉络和民间爱国人士团体积极索要国宝的历程和重要事件,再次引发参会人员的集体热情。
王珍仁老师作为第二位分享嘉宾,年届68岁的老人家,整整齐齐的手写资料,铿锵有力的话语声,令大家动容。王珍仁老师从对旅顺地方史领域对唐鸿胪井碑的考证谈起,通过罗振玉当年收藏的唐碑拓片,和相关史料记载,提出几处存疑点,从新的视角出发,留给参会者思考讨论。
姜广祥老师作为第三位分享嘉宾,已经年届七旬,他通过自己对唐鸿胪井碑的研究,强调了民间爱国力量的重要性,和旅顺本土历史资源的深厚,积极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保护旅顺地方史,传承优秀的地方史研究精神。
刘勇老师作为第四位分享嘉宾,也作为央视纪录片的受访者之一,情深意切地谈了自己研究唐鸿井碑的真诚感受和期望,最难得的是现场展示了他收藏的三幅老照片,通过照片对比,为唐碑的准确位置提供了有力参考,同时,展示了难得一见的唐鸿胪井碑身的背面照片。并回顾了十余年间参与唐鸿胪井碑研究的重要事件,让参会者们深入了解到民间爱国团体为唐碑归国作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
杜凤刚教授作为压轴分享嘉宾,将本次研讨会推向热点。杜教授从其研究的学术角度出发,讲解了碑文释义,并针对研究业内人士有争议的“忻”字,作了详实的分析。成为本次研讨会的最大亮点。
嘉宾分享结束,参会的地方史爱好者进行了十五分钟的讨论,大家意犹未尽,期待再次相聚,共殷国宝,共话唐碑鸿胪井。
本次唐碑鸿胪井旅顺研讨会,作为旅顺城市记忆文化论坛的开讲之篇,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时代意义,奠定了我们作为旅顺地方史研究团队,继续讲好旅顺故事的新基础,提升了继续发扬家国情怀,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新高度。(本文执笔尚殊妃馆长、配图李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