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关东神宫旧址那块铜牌子

标签:
历史图片 |
旅顺关东神宫旧址位于白山街北端军队院里。现存日式风格浓郁的西侧殿,在西侧殿的墙上有一块介绍关东神宫旧址的铜牌子。为了阅读方便,我把铜牌上的文字抄录下来。
关东神宫旧址
1938年7月,日本殖民当局在此兴建关东神宫,并将此宫列入与靖国神社同级的“官币大社”规格标准,同为最高级别的国社级,目的是“移植国风”,进一步其强化其殖民统治。
关东神宫建筑面积达2665平方米,建造用材是从太台湾运来的合抱粗樟木,屋顶全部由铜瓦覆盖,每片重达0.5公斤,房檐镶嵌汉白玉狮面兽浮雕(现陈列在旅顺日俄监狱)。它的建造方式采用的是日本建筑神社的“白木流造式”,在当时是极其宏伟的。
文革期间,神宫正殿与东殿被拆除,其木料与石材用作大连棒棰岛宾馆建设,现只有西殿部分走廊建筑,800多平方米保存完好。
上面同牌子上文字,对神宫建造的时间、级别、面积、方式,包括兴建造神宫的目的介绍都很准确,为我们研究神宫提供了重要的的资料。问题出现在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关于神宫拆除的时间不够准确,完全是凭想当然,没有做深入调查研究。旅顺关东神宫正殿和东殿是1958年4月4日,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将其拆除。拆除的主要原因是用正殿的木料建棒棰岛宾馆。东边的侧殿木料40万元卖给旅顺木器厂做樟木箱子出售,还有一部分边角余料做烧柴处理了。据梁益松老人回忆,据说当年拆除关东神宫惊动了国务院。这座规模宏大的神宫是日本人在中国大陆上修建的唯一的神宫。好在当年没有彻底拆除,还保留了西殿的建筑,据说已经纳入了维修计划,将来最好能对观众开放。
旅顺关东神宫如果整体保留到现在,它不但是日本殖民统治者用神权和皇权统治奴役中国人民的见证,更是旅顺地区旅游经济不可估量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