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刘道经和苏华两位老先生

标签:
文化 |
昨天下午,在家中翻阅电子文档,又看到了刘道经和苏华两位老人的照片。让我想起10年前,我们之间一段难忘的交往。
2010年初,我编著诗集《放歌旅顺》,孔孟山庄刘道经老人提议找著名的书法家苏华老先生题写书名,去大连时带的礼品都是刘道经老人准备的。我们第一次见面时老先生已经卧床,在床上打点滴,双眼白内障很重。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老先生一口应允下来。过了几天,通知我们去取字。他老伴告诉我们,老先生写这幅字时,已经站立不稳了,是两个孩子一边一个把他架起来,在眼睛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凭感觉完成的。这四个字,很可能是苏老先生的收笔之作。听了他老伴的话,我很感动,当即表示,书出来之后,会第一时间来送书。
2011年7月3号,我和刘道经老人去大连给苏华老先生送书,老先生非常高兴。
在感谢两位老人之余,回过头来想一想,出一本小册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征稿期间,政府领导因征稿程序问题,对主管部门提出指导性意见。因此,我遭到某主管领导的无情的嘲讽和训斥。那天,出政府大楼时,由于精神恍惚,一头撞在玻璃上,保安吓了一跳。好在没把玻璃撞碎,不然挨训还得赔钱。后来,那领导安排副职跟我解释,不是针对我的。征稿快结束时,某部一副职竟能电话通知我,部里给4000元钱印书,条件是在书中不准出现编著者的名字。4000元,连印书的一个零头都不够就买断了,对这种霸王条款我根本不予理睬。一气之下,连主要领导作的序也不用了,现在看来是对了。诗集出来之后,政府主管领导电话质问,流沙河是什么人?为什么他的诗要放在区长的前面?我的答复是,流沙河是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他写的《旅顺口》一诗,至今没有人能超越。如果把区长的诗放在流沙河诗的前面,那就是不知大小,还会产生舔腚之嫌。跟有关部门打交道,实在是太累了,我甚至看见他们的电话号码就血压蹿升。此后我用内部书号编著的小册子完全独立作业。
2021年末,有热心人出资3万元,要把我在报刊杂志上发的文章编辑出书,出版社都确定了,被我谢绝了。我没有说明谢绝的原因,我想用行动证明,我不是那种“没有钱,还想出名的人”。出名,对我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我只想在研究旅顺近代史,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做点事情。我和王珍仁馆长做执行主编的,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顺史地论谭》一书将于近期面世。
上图中,两位慈祥的老人都去世了,很感恩两位老人对我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诗集”很可能会流产。同时也感谢不断教育我成长的公务人员,让我明白了应该怎样规避不应有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