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保龄的塑像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标签:
图片 |
旅顺4810厂的前身就是旅顺船坞,2013年5月,建厂130周年。在此之前,厂领导决定筹建厂史馆,其中最重要一项任务就是为袁保龄塑像。一为慎终追远,铭记先贤事功;二为激励来者,再创大坞荣光。当时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找不到袁保龄的照片。筹建厂史馆负责人姜广祥阅读《沧桑旅顺口》一书,在读到建港修坞一段,他被作者陈明福强烈要求在旅顺大坞为袁保龄塑像的呼声所感动。厂领导将陈教授接到工厂谈及查找袁保龄照片为其塑像一事。回去后,他查遍身边所有资料没有找到。
陈教授引荐姜广祥、门起满去北京拜访清史泰斗戴逸教授,戴教授推荐他们去清史编撰委员会拜会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朱诚如教授。其间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第一历史档案馆、新华社照片档案馆辑录与旅顺船坞相关资料,查找十余日,找到了与袁公同期之周馥、刘含芳、马建忠、薛福成等人之图像资料若干,唯独没有袁保龄的照片。后与河南项城袁世凯博物馆馆长马海珍女士联系,她从馆藏及海内外袁公后裔处查找,仍无所得,但寄来袁公之父袁甲三之绣像作为参考资料。
为袁保龄塑造胸像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厂史专家姜广祥的身上。姜广祥心灵手巧、多才多艺,为人谦和低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坞人。他曾参与为安业民、醒狮等塑像工程。没有袁保龄的照片,姜广祥就参照袁世凯的照片,参照与袁保龄长得特别像的晚清官员岑春煊的照片加上袁保龄的精气神进行艺术创作。为了使塑像能够全面反映袁公的精神风貌,他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袁保龄的文字材料,没动手之前就在心里打下了腹稿,然后将全部智慧和心血都倾注在塑造的每一个动作上。
经过一个多月精心塑造,一座活脱脱的袁保龄塑像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那深邃的目光,刚毅的脸庞让人过目难忘。创作结束交审时得到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走进展厅中,旅顺港坞工程第一功臣袁保龄的胸塑像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亮点,这座塑像让每一个参观者都对百年前的功臣产生敬畏之情,同时也让袁氏后人激动不已。
2015年年初,故宫博物院出了一本《西洋镜里的皇朝晚景·第八辑清末官员》。其中有一张奕譞视察旅顺建港修坞与要员合影,在这张照片中发现了袁保龄,可能是由于疲劳过度眼睛没有睁开。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一张袁保龄的照片。照片与塑像对比完全是一个人,可见塑造者功底之深。现在网上流传的袁保龄睁眼的照片是经过电脑制作的,眼睛是借用他侄儿袁世凯的,塑像的眼睛也是借用本家侄儿袁世凯的。
2021年11月4——6日,北洋海军修港建坞第一功臣袁保龄的五世孙袁启程,带着袁氏宗亲管理委员会的证明从河南来旅顺参观,看到先祖的塑像非常激动。我应邀陪同袁先生一起参观并作讲解,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就是袁保龄的后人。你看袁启程的脸庞、眼睛像不像他的祖先,遗传因子总有相像之处,名人之后总有不凡的气质。阁学公袁保龄的五世孙袁启程的到来,进一步证明了姜广祥创作的袁保龄的塑像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