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015-09-21 16:59:23)
标签:
经典文化杂谈 |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而不改”其实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通病。特别是到了乱世、衰世,整个国家社会也都是这样的风气。仔细对比一下现在的情况,有多少人修心养性、讲求道德,有的只是家藏上亿赃款的贪官污吏和穷得只剩下钱的老板、大款。如今在城市学习教育几近普及,可有多少人真正的快乐学习,有的只是为了考个好大学的应试教育。真正上了大学又有几人是在研究学问,只不过想早日毕业找个好工作而已,找到工作无非想挣得多点,有几人知道自己应追求什么样的事业?当今社会又有几人敢见义勇为?为什么遇事总要多问几个问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一切只为钱,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之人比比皆是。再看看周围的人有多少不是明知违法而为之——人大代表私挖地下室造成路面塌陷、政协委员在楼顶建假山花园,还有多少人为了自己方便私改房屋、私搭乱建,不顾他人安全,为了一己之私,置公共利益于不顾,只为自己方便而已。“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而不改”不但是孔子所忧,也是每个人都应该身自反省的啊!可见当时孔子毕生的追求是文化的复兴,他忧天下、忧国家、忧民族、忧文化,恨不得一肩担尽天下忧,这才是圣人。
愤怒,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每一次烦恼的出现,其实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所以对治痛苦最好的办法不是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怎么改变呢?就是孔子讲的:要学会修养道德情操;要深入研究学问,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向“仁”、“义’和一切美好的事物靠拢;对不好的、不对的,甚至是违法乱纪的事一定要远离,要知错能改,闻过则喜。如此做了,坚持下去,你就会迎来美好的人生,不信就试试吧!